景仰南岳衡山
久居江城,未有远足。此番得便,携妻带子,上衡山一游。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之一,素以五岳独秀、中华寿岳驰名中外。常为父老祝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想不到这南山就是南岳衡山,有志南翔,有心替父老祈寿。今番既可观光南岳峰峦秀色,又可为父老祈寿,何乐而不为?
于是,我们乘上飞驰的汽车,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到达雁城的时候,日近中午。雁城衡阳是中南重镇,曾为汉朝钟武候国之都,又是西汉末年刘望帝都。“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城南有回雁峰,南飞之雁往往停歇于回雁峰之上。李白“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颠沛流离的诗圣杜甫,也曾以“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思乡之情跃然字里行间。王勃吟咏江南风物之时,未忘“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越过千山万水的南飞雁阵,到衡阳上空时,被清江芳草吸引,纷纷歇落,游水觅食,玩够几天后,才留连不舍,绕峰数匝而去。
本想雁城仰峰亲雁,可时令未许,只得借道向衡山而去。一路山青水秀,风光迷人。心如车飞,早已被沿途山水风光所迷醉。杜子美的“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贾岛的“羽族栖烟竹,寒流带月钟”;刘禹锡的“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柳宗元的“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陈与义的“朅来岩谷游,却在浮云外”;戴复古的“访衡山之顶,雪鸿渺渺,湘江之上,梅竹娟娟”……前人之述,早已多次激起过我对南岳衡山之游的豪兴。去岁拟游,可忙于冗务,未能成行。今番终能得以偿宿愿,且携妻带子,其乐融融。
车至衡山县城,正是傍晚七点半。于是我们就借宿在城西农舍,养精蓄锐,也借机偿偿农家山肴野簌。入夜,妻邀我古街散步,我却因沿途车马劳顿,且有明朝之跋涉,故未有许之。此夜,我们是枕戈待旦,因为要三点出发,登山观日出。妻更是整夜未眠,怕我们睡过了头,赶不上看日出。于是,我们仅仅只在床上打了个盹,金鸡就开始接连不断地啼鸣了。我们就立即起床,随店家一路跋涉,前往山门,购票上山。孰知还有比我们更早的游客,早就排队倚门向山了。我们排了长蛇阵,苦苦等到凌晨四点,才等到大门开启,我们购票上车。夏日的清晨,本该是炎暑未退,可上衡山却有所不同,是凉风习习,林涛阵阵。天刚拂晓,只有微明,目不能远观。车速又快,呼啸而上,只见车窗外两旁的林树闪闪而过。清新的林间空气,简直是天然的氧巴,呼吸舒畅,我们顿感神清气爽。“寿比南山不老松”,松入南山,吸天地日月之精华,怎会苍老;人若如松,亦能延年益寿,可求永年啊!
车到半山亭索道,乘缆车者芸芸多众,早就排了长长的队伍。因此,我们就直接乘车而上,免得排队等候之苦。到了山顶南天门,是禁止所有车辆通行的,还自然一片宁静。于是,我们下了车,径直向望日台而去。山道陡峭,攀越劳累,他们一边走,一边停歇。我一心想登巅观日,腿脚轻快。飞速登到望日台,台上早就是人山人海。远望东天,晨云浮涌大地,峰峦皆是不见。而旭日早已升至一丈余高。云翳障日,金光只在云缝之间喷射而出。记得海天佛国观日出,只见一轮红日从碧波微澜上冉冉升起,朝霞映红整个海天的情景。想象,本该此观日出也应该是:一轮红日冉冉从东方连峰之间升起,万道金光喷礴而出,红霞映满整个晨空。然而,来的不是时候,是浓云横空,云翳障日。
于是,我只能匆匆一观,即向衡山顶峰——祝融峰前进。祝融是上古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本名重黎,号赤帝。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后被人们尊为火神。一尊火神,怎么受此顶礼膜拜,莫非此地民风崇拜火吗?也许天地鸿蒙初开之时,大地是洪荒一片,荆棘遍布,凶兽肆虐。人类只有借火去寒、驱兽、披荆斩棘。正怀疑之时,有人解释说:祝融不但以火施化,而且还以乐教化,他还是一位音乐家,常在高山之巅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仙乐,来感化百姓,让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增强斗志,热爱生活。这样一位万民敬仰的领袖瞌然而逝,就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是呀,自古以来,能为黎民百姓谋福祉的人,必然会为万民所景仰,即使死了,也会流芳万古。祝融对于人类,对于黎民百姓,奉献了他光辉的一生,博得了万世人民的崇敬与爱戴,人们纪念他,给他建殿记功是理所当然的。仰慕祝融,在他的殿旁危石之上,我也口占两绝,赞美一下这位上古的神人:
其一:七绝.祝融
鸿蒙初世尽涛洪,浊浪滔天唤祝融。
燃尽荆棘驱恶兽,原来赤帝是真龙。
其二,七绝.祝融峰
苍峰屹立柱南天,紫雾祥云伴日边。
古寺沉沉香火盛,钟声飞越万千年。
从祝融殿、祝融峰下来,因上封寺正在装修,想去高台观古松,看看这南山不老松,可是未能遂愿。后来就去祖师殿前与“寿比南山”合了个影。一路上泰水精神鑺铄,神采奕奕。此处四个大字书法是龙飞凤舞,让妻约泰水拍了一张挺有精神的照片。我们去旁边临坡处拜读当代人写的“衡山赋”。此赋文采飞扬,令人赞叹不已。一路下山,本该有许多景点可观,可是要乘车下山,只好冷落了湘南寺,烟霞茶院、铁佛寺、竹林道院、玄都观、穿岩诗林、桎木潭、忠烈祠、焚音谷、华严湖、康家垅,连中华万寿大鼎都没有去看。而中途在邺侯书院,因泰水与妻要烧香祭拜,于是下车前去参拜。邺侯书院是唐宰相李泌的儿子,为了纪念父亲入山隐居而造的。李泌也是一位穷苦出身的仕子,当初因为家境贫寒,无米之炊,只煨山芋十年勤苦,才能得以功成名就,做了唐朝的宰相和邺侯。当时有上进心参拜的子女在我身旁,儿子正入高三,两个女儿正参加高考,就要入大学深造。突来灵感,也该勉励勉励他们,于是写了一首诗:
七绝.题唐相李泌
功名本是苦中出,煨芋十年始仕途。
富贵从来难立世,殷勤才会入皇都。
徒步下山之时,看到黄巢试剑石,想起那位叱咤风云的冲天将军黄巢,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路旁巨石对开,似神剑一劈所成。传说为黄巢未起兵之前曾游衡山,仗剑神游,豪情壮志拥入怀中,逐挥剑劈石,石为之中开。可见其勇武胆色,黄巢题诗起事: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进士考试不中,落第后,不满唐王朝的腐朽政治,逐响应王仙芝,在冤句率众起义,深得人民群众拥护,攻破长安,即皇帝位,建“大齐”,号金统。多么慷慨淋漓的人生呀,我景仰他的为人,佩服的胆气,写了一首诗赞美他:
七绝.题黄巢试剑石
吴钩挥落巨石开,一怒冲天耀武来。
人世若能无怨恨,青锋三尺不须陪。
下山之时,回首苍峰,看薄雾山岚瞬间飞渡山峰,倏忽而过,迅捷而去。青峰的烟云雾岚,神奇飘忽,可与黄山相媲美。骤然飘忽而下,转瞬即将苍峰青峦揽于怀中,让游人顿时坠入阴森湿冷的烟云之中。一丝丝、一缕缕、一团团、一朵朵的烟云飘然而至,吻过你的脸颊,拂过你的青丝荡于胸间,流于指缝,倏忽之间已然烟消云散,风物依旧。人间的富贵荣华,也即便如此,如过眼之烟云。聚得快,散得也快。而苍峰依然,万古不变,云雾自然变化万千。给神秘的衡山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李太白有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渡南岳如云之飞扬,清邵阳魏源云:“恒山如行,岱岳如尘,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飞,乱云飞渡、飞花逐月,这正是南岳衡山的生动写照。
衡山自古就享有盛誉,轩辕黄帝时代,就被列为“四岳”之一,受到当时人们的顶礼膜拜。尧舜虞唐都到过南岳衡山巡疆狩猎,祭祀神灵。夏禹治洪经过南岳衡山,也曾杀白马祭告天地,求取治水之法。相传神农也曾来此山中采药,因尝线虫而仙逝于降真峰之上。南岳衡山相传无量寿佛名金真,号字慧。修神123年,享寿139岁,五百年转回雁峰,故此地把他视为万寿无疆的活佛,每年二月初八万民祭祀。
下了南岳衡山,妻与泰水要去南岳庙朝香。此庙庞大,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主体共分九进:牌坊、古戏台、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北后门。两翼尚有东八观,西八寺,规模宏大,香火鼎盛。尤其是两边的碑林,罗列了古今许多名人的诗文墨宝,琳琅满目,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