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望
――观看纪录片《守望者》有感
当听到《守望者》这个片名的时候,我想象的,大约是一个纪录孤寂、宁静的影片。可以想象,在滚滚黄沙、漫漫戈壁之间那条200多公里铁路线上,那些守卫者们,最需要克服的不是艰苦劳累,而是“白天兵看兵,夜里数星星”的孤独难耐。没想到,影片的闸门打开,扑面而来的是每个东风人见怪不怪的黄沙厉风,是打着趔趄顶着狂风行走在铁道上的一队士兵――全军唯一铁路管理部队四连的铁道兵,是风尘身影中处处触动心灵的泪点。
由八一电影厂电影工作者用一年多的守候拍出的这部纪录片,拍出了这个与载人航天发射场息息相关现存唯一兵种的特殊味道。随着影片画面的变幻,我的情感跟着游走、激动、心酸、高兴以及耸立――是的,这是从一片荒漠之地渐渐升起来的精神高地上的耸立与自豪,跟着那些真正男子汉们铿锵的号子声、威武的军姿、光着脊背的形象一起,从生存的凹地里一步步走上山峰之颠:哪怕是一个人的地方,也要站成一个道钉、一棵青松!
我不是一个情感容易外露的人,但应了一句叫文人用俗了的话,影片开始不久,我的泪水早早“不争气地”默默流淌。从连长张世宏“训”骨干的话开始:肩上的星星拐拐是啥?意味着责任和良心!从新兵给父母的电话开始:爸妈,这里风好大沙好多,我想回家……从张世宏的儿子张傲东童言无忌开始:妈,你不是说要和爸离婚吗,啥时候离啊!从炎炎烈日下张毅恒倒下开始:战友们悉心地照顾,平时黑着脸的连长亲切耐心地照料,派人到清水镇买雪糕……从独自值守一个点号的孙辉班长和媳妇电话唠叨里、孩子生下13个月没见过、对象抱着孩子来队后的说话中开始。从黄学银班长和媳妇的电话交流、来队谈话里:他电话里嘱咐媳妇,一个人下班晚了就别回了;她说你还是转业回家吧,我一个人回去难过;他说我再坚持两年,给你挣钱,好买个房子;他们可爱的娃娃跟着爸爸的话:买房子……从笑说回家7天稀里糊涂定了婚的小张盼着回家结婚,迎来女朋友坐在三轮上、坐在铁路单轨车上到连队,在东风航天城民政办领取结婚证,两个人牵手走在铁路上,跟着他们欢快的脚步,我仍然泪眼迷离。从战士们执行特运任务时一头钻进风沙里,用布带把自己缚在电线杆上开始。从过年时山峦间7个风尘中的身影,大声喊着“爹妈,娃你们拜年了”的回响里开始……无法遏止的泪,直到电影结束,才不好意思地悄悄抹去。
电影里没有解说,没有评论,没有褒贬。但是只要看过的人,都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这是一群铁骨铮铮的汉子,这是一群可以战胜任何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屈服的人。他们是一个缩影,反映出创建中国第一个导弹武器试验与载人航天发射场的这支队伍的精神风骨。在最艰苦、最困难、最寂寞的环境条件下,怎么能够创造出中国国防武器与载人航天事业“十个”第一?这部片子给了最真实的回答:精神,一股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股中国军队所向披靡的精神,一个航天城人耳熟能详的东风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进取!
形成这个精神的,正是从组建东风航天城开始以孙继先将军为首的所有建设者们,是官兵、科技工作者和职工家属;是国家、军队、地方与人民的支持;是无数无名英雄像绿叶一样衬托出英雄辈出、将星灿烂。应当说,进入二十一世纪铁路官兵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点号上有了比较密闭的住房,有了水源和洗浴设施。不像1990年代之前几十年里,吃水完全靠列车每天经过时放送;不像过去根本没有洗澡条件,战士们要洗澡得请假排队到10号“城”里才有可能;不像过去曾经有战士下连到复员从来没到过10号、没看过火箭发射、甚至从没见过一个女同志。那天跟服务社的老同志说1980年代他们下点号流动服务的故事,说有的点号官兵干脆就说,你们来的时候最好叫几个好看的女售货员来,别总是清一色的男人,我们根本不想买东西;有女同志去,大家会有一段时间都能集中精力工作……再早,1958年建场开始,可想而知,条件更艰苦、工作更繁重、牺牲付出更多。我听第一批进场参与建设的同志说,刚到10号没有水吃,就从弱水河里破冰拿脸盆端回去烧化了用;东风航天城第一个百货营业点,是搭的一间帐篷,白天是门市,晚上收起货物铺板打下来就是床铺;三九天坐铁皮闷罐车到铁路沿线流动服务,晚上睡在车皮里,后来全是关节炎腰腿疼;风沙刮来,面条碗里半碗沙,大家还要追被风刮跑的帐蓬……我曾经一个办公室的郭师傅爱人是原基地后勤部张福增部长。听他说19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保证试验任务,基地组成打猎队去祁连山深处打猎,他带队去省吃减用,把猎物全部运送到试验一线部队。我的老科长给我说过她孩子的事情。由于工作紧张,怀上孩子,根本没有条件休息,被派去参加“三支两军”终致流产,后来算是保下来一个。原军人服务处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一等功臣李新珍师傅是我熟悉敬重的。我曾有机会到她家里,亲眼看她下班回家躺在躺椅上不能动弹,一上班却跟没事人一样,带领大家加工生产。有好几次党委决定调她从班组出来当干部,她都婉言谢绝:我还是在酱油坊合适,没有文化,干部当不来的。最终,因为长期在冷热变幻的环境中工作身患风湿病瘫痪,早早离开了我们。
《守望者》这个名字非常恰当,所有参与过航天城建设的人们,都是守望者。所有昨天今天的航天人,都在守望相助,无私奉献。所有与国防科研和载入航天事业奉献者有关的亲人们都在守望。烈士陵园数百名英烈是最忠实的守望者。他们从地上到地下,永远守望着一片辉煌。祖国在守望,人民在守望。
我们共同守望,因为再大的风沙也湮灭不了中国梦,强军梦,航天梦;因为包括铁路管理处四连在内的所有航天人,都为能够身居这片热土从而实现心中的理想自豪骄傲;因为我们深知,在我们的身后有家人、有党、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