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潜力
“据《金陵晚报》报道:记者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了解到,中国最新的专用引雷火箭已经成功通过验收,有望收集自然界发生的雷电能源。
地球上每天会有数百万次以上的雷电发生,一次闪电,云和大地间的电压可达1亿伏,功率可达100亿千瓦,是我国葛洲坝水电站发电功率的几千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验收专家介绍,中国的引雷火箭叫“YL-1”,它是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雷电综合探测网络及新一代人工引雷系统研制”的一部分。
传统的火箭,需要躲避暴雨,但是,“YL-1”却要在雨中“作业”,因此,火箭的质地和以往的都不一样,非常细小且轻便。火箭上天后,雷电会顺着细钢丝把“能源”引发到地面。在雷电发生前,一般地面上的电场会有“反应”,根据地面上监测站的数据,发射地点和时间十几分钟就能确定,当火箭发射到200—400米高度的时候,雷暴云和地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走廊”,火箭的箭体“触发”到自然闪电后,瞬间捕捉,又即时通过细长的引导线,传输到地面收集系统。目前国家气象部门已和国家电力公司合作,拟开发引雷火箭这种产品,并在全国展开试点,向雷电讨要能源。(于飞)"
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发现和掌握。有那么多的能源摆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开发,比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雷电能等等。
我在想能不能有无线传输能量的办法呢?这样就可以在外太空或月球建立太阳能发电厂,无线传输到地球上。
能不能改进风力发电装置,让清洁能源更加的大行其道?
现在的发动机都是基于内燃机的理论,能不能发明一种推翻现有理论的发动机?这样能源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