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亲情散文 >永远的思念

永远的思念

2014-07-24 07:52 作者:月上柳畔 阅读量:1693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平平淡淡的生命长河里因为有了母爱这个世界才充满着温馨与美丽,谨以此文怀念已逝的母亲。

——题词

母亲在端午节的前夜匆匆地离开了我们,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她最后一眼就这样匆匆地走了。给我留下了无法挽回的内疚和遗憾。

母亲的一生是清贫而又辛劳的一生,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把我们六个子女抚养长大。在我有记忆的年龄我记得母亲总是起早贪黑的忙碌着不停,白天干集体的农活,晚上忙着永远干不完的家务,深夜还得为全家纳千层底的布鞋。后来,大姐渐渐地帮着母亲承担起家庭的重活。在我幼年的时候,冬天总是特别的寒冷,全家总是母亲第一个起床,烧好了一大锅早饭,然后开始出去干农活,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季节,我记得母亲总是戴着早已褪色的头巾走向寒风呼啸的菜地拨拉着全家一天吃的菜。想起这些往事已是很久远的年代,那时的母亲还年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不知疲倦。在我的眼里,母亲粗糙的手里是永远干不完的农活。等到我们长大了又要为我们的婚事操心,渐渐地她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我看见母亲的背驼了许多,本来就瘦弱的身体就显得更单薄了。可是在她心里总是感觉还是永远干不完的事。记得我结婚的第二年,父亲去世了,母亲苍老了许多,结婚留下的许多债务压得我麻木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我记得母亲那年已67岁了,还像年轻人那样在菜园地里不停地忙碌着,挑粪、浇水、种菜。希望尽自己最大力量帮我还清债务,记得那时我家房屋前面圈了猪圈养了几头猪,母亲每天去田里割青草和菜叶满满一篮子扛在肩上蹒跚地走回来,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母亲安慰说,好好干债总会还掉的。那时是我们生活最艰辛最痛苦的时光,也是最无奈最无助的时候,后来我们的女儿渐渐能走路了,家里平添了许多的欢乐。那些年我们的生活虽然很贫穷,很苍白。可母亲的举止言行中让我感受到要自立自强,不靠不等自食其力。那段日子是我们和母亲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最深刻最难忘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从此也永远不会再有了。

之后,由于工作等原因我们不得不远离家乡,去遥远的地方去谋生,这样一晃就是七八年的时间过去了。期间母亲和哥哥一家生活在一起,还时常牵挂我们和孩子,如同我们惦念她一样。

在二零零四年的岁末,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回合肥安了家,开始了稳定的生活,回来后我发觉母亲苍老了许多,白发更多了,本来不聋的耳朵也变得很聋了,腰也弯多了。母亲看见我们回来了很高兴,我看见母亲的苍老眼泪不住的流了下来。在合肥居住的第二年,我们把母亲接到身边住了一年时间,她总是说没事干要回老家,在城里居住不习惯,要回老家,没办法,我们只好让她回去了。每次,我们回老家的时候,母亲就像对待亲戚一样要我们多住些日子,不肯让我们走。现在想起来我的心真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可怜天下父母心,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已经无法挽回了。

2013年的端午节前夜,母亲匆匆地走了。此前,母亲说胸口疼,哥哥嫂子等妯娌几个把她送往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什么,开了些药带回去吃,第二天,听说,母亲的精神不错,还吃了些东西。第三天的早晨,母亲的精神状况发生突变。等我们知道的时候,母亲已离开人世了。就这样母亲带着一生的忙碌匆匆地走了,在离开人世的时刻也没有停止过忙碌。我们日常因为工作难得回去看望她老人家,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时间去陪着她,那时我能感觉到母亲的脸上总是露出满足的微笑。母亲的微笑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母亲一生与人为善,从来没有没有和人发生过口角,邻居的两口吵架,她总是耐心地劝导。我们兄弟姐妹多,母亲平日总是劝慰子女们和睦相处。母亲和叔伯姑婶们从来没有翻过红脸。她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我们尊老爱幼。有许多许多的往事永久地留在我冥冥的记忆里。

母亲走了,走得那么匆匆,没有容得下我们尽最后一份孝心,服侍她到生命的尽头,她就这样在医院的病床突然离世。没有见到她想最后一次见到的子女。那一夜,我抚摸着母亲冰凉的手,她再也感受不到儿子手心的温暖,我多想再一次感觉母亲慈祥的温存,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如冷冷的天空中飘散烟云再也无法追回。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母亲办好最后的一件事,在清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还缝在枕头里的四千元钱,这是我们平常给她买吃的钱,可是她都舍不得花。操劳一生,清苦一辈,生命竟然如此悲切凄凉。

母亲,你能否告诉我,在你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有多少牵挂,多少无奈没有如您所愿。那一夜,外面的世界一片漆黑,一片寂静,唯有你的灵堂里灯光通明,哭声悲切,面纱覆盖着您永远慈祥的面庞。母亲,我多想再和你唠叨唠叨琐事,多想看着你慈祥的面容,可这只能留在记忆里,愿来生再续母子情缘,愿母亲在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其他人在看啥

    《永远的思念》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