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三寺
赤山乃孤山,上古世纪火山爆发形成,唐朝开元年间名为绛岩,我所知道的赤山至少有三座寺庙。
同泰寺位于赤山东南山脚下,今郭庄镇赵巷村后,句容至城隍庙公路穿庙前而过,文革后寺庙改作大队林场,现金赤路端小店超市应是当年的遗址。当地人说的"同来寺"就是同泰寺谐音,取此名意谓天下大同,国泰民安。记得小时候奶奶要去三岔戴坞里二姑家,不敢走晚路,说同来寺树木茂密,阴森森的,有鬼出现,有次奶奶带我走过此路时,口中叨念着菩萨保佑,我也心里发毛,不敢回头看身后。
般若寺又名圆寂寺。隐藏在赤山北面浓阴深处,坐北朝南,背临秦淮河,就是现今的大茅棚。解放后,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住入寺庙,修建防空实施。千年桂花,高耸入云的白果树,终年汩汩流淌的夹峪泉水均在此地。般若寺的最后一任主持叫心慈大师,德高望重,武林高手,一指禅功夫是何等了得,四五壮汉安能近身,圆寂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椁木运回苏北老家安葬;末代僧人是“疯和尚”,俗名石老四,生产队时,迫于生计,游走于赤山四周,他衣衫褴褛,形似济公活佛,但风趣诙谐,博学多才,孺妇皆喜于他谈论山海经,村有红白喜事他必到场,他常手持铁锹,口中念念有词“农业学大寨”,“出汗就是下雨,放屁就是打雷”。小时侯我们上山打橡子,钻山洞,刨山芋总能碰着他们,时过境迁,二位僧人音容笑貌还萦绕脑际。
天云寺在赤山顶一低洼处,解放军驻扎后改寺为营房,他们开山筑路,架设雷达。现倒塌的墙壁上仍隐约可见当年清朝泰州县令捐赠化缘纪念的碑文,可见当时的香火是多么的旺盛,香客不断,远传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