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草灰”到歧视

“草灰”到歧视

2008-03-20 08:32 作者:张小强 阅读量:322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草灰”一词估计也就是在这里才有这样的意思吧,要不也不会让我联想到如此让人担忧心理状态,或许没那么严重,也许只是我杞人忧天的发发牢骚吧。自从有了人以来,歧视与被歧视相伴产生了,而歧视与被歧视的问题也一直伴随着我们。从种族间的到宗教间的,从国家间的到地域间的,其形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某些国家的签证制度和我国的暂住证制度,便是明显的政府行为的歧视性制度。再比如一些西方国家公司裁员,同等条件下首先是有色人种,我国一些公司招聘,同等条件下不要河南人、安徽人。这就对人种、对地域歧视的隐性表现行为。再来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看一下歧视性心态的成长,“长得跟农民似的”,“整个一个臭要饭的”,“你是河南人啊”,“那个小草灰”,诸如此类的词汇在我们脑海中、生活里比比皆是,也许我们只是习以为常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察觉,但这种歧视与被歧视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正视,并合理改善以及加以引导。避而不谈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这也是与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而且回避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吗?依然存在,甚至会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歧视来源于优越感,优越感又来源于各群体间的差距。既然以现有物质文明的基础,无法取消或使各群体间的差距接近。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消除强势群体一方的优越感呢?我们就要承认,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体系,以及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当这种差距可以被简单量化或以某种形式体现出来时。作为强势一方就会自然或不自然的表现出,一种对弱势一方优越的心理状态。当这种优越心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其强势方对弱势方会产生轻视和蔑视的言论及行为。

既然人类的文明史,是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发展而来。那么其言论和行为一旦被大多数人认可和默认,那么我们可以认定其为“歧视”。当这种歧视被披上合法和半合法的外衣,那么强势一方会将其视为生活的准则。也就会随之产生歧视与被歧视群体,以及相应的问题和道德准则。

其他人在看啥

    《“草灰”到歧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