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通吃”贪官落马打破退休“避风港”
“衡阳县政协原主席彭应龙滥用公款:从棺材木到纸尿裤。”自4月初以来,这则新闻在各大网站刊登。湖南省委巡视办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是省委第九巡视组在该县巡视期间发现并移交的线索,衡阳市纪委迅速进行了组织调查。(4月27日,新浪网)
要说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贪官还真不少,但像彭应龙那样,从棺村木到纸尿裤都要报销的人还真不多。彭应龙在被媒体曝光后,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并不是他处级干部的身份,也不应是他退而休的无止境腐败,而是他贪婪的程度,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这样的官员,还有什么不能据为己有的?
梳理新闻,不难发现,彭应龙在官场贪腐这么多年,最终落马于巡视组的到来。顺应天意之时,也让人心生质疑:为何当地纪检部门没有早期发现问题,而是等到巡视之后,一切全都曝光?一个“大小通吃”的贪官,对自己行径并不遮掩,难道当地纪检部门就没发现蛛丝马迹?恐怕个中缘由,还是当地相关部门最清楚。
现状之下,人民群众对巡视组寄予太高期盼,其实很好理解。在大家心理,巡视组不怕事,不怕“红脸”,敢于得罪人,怀揣一颗公平正义之心,能够为老百姓解决腐败问题。反而,大家对当地纪检部门信任度远不及巡视组。鲜明的反差,有关部门不该有所反思吗?
按照常理,一个连一双袜子都要报销的官员,能不在当地“出名”?在老家建了2700平方米的别墅群,装修豪华,红木家具等奢侈物品一应俱全。为躲避检查,又蒙上了防护网。当地主要领导、纪检机关能没有耳闻?是因为其“政协主席”头衔不敢查,还是民不举官不纠心态作祟?
可以看出,反腐的道路还依然漫长,仍有许多腐败分子隐匿在各个角落,尤其是群众身边的腐败,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零容忍”铲除。当前正处于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时期,要最终实现“不想腐”的目标,除了培养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意识,还得在纪检监察力量方面下功夫。(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