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牵挂着,这一方土地(记果宝小学的发展历程)

牵挂着,这一方土地(记果宝小学的发展历程)

2011-04-16 23:31 作者:chenmo 阅读量:9889 推荐21次 | 我要投稿

一、前序

果宝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附属初中的学校,办学迄今为止,共有15个班,其中班级分布为:学前班一个班,一年级一个班、二年级一个班、三年级一个班、四年级两个班、五年级两个班、六年级两个班、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两个班、九年及一个班,最低班级学生数为48人,最高班级人数为98人。全校共有学生1112人,平均班级人数为75人。这些学生来自三个省、三个市(来自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贵阳市、毕节市)、38个乡镇。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是冲着果宝小学的名气而来……

校园全景

二、学校发展情况

学校办学模式以企业与事业管理相结合;以“村校结合、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村民为本”为办学宗旨;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为育人宗旨。于是,我们先后创办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特长培训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抓住学生的优点及特长进行教育引导,因此,2003年我校申办初中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6年,果宝小学成为了全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村小,名气从此大增,引来无数外乡镇及外县、外省的家长带着学生慕名而来,2008年,毕节地区电视台专门为我校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报道,并对朱光俊校长进行了一次专访,被地委政府美名为《大山里的城市小学》。发展的步伐因此而开启了新篇章,果宝小学的发展也因此而前进着,于是,学生人数的增多却给果宝小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学生人数增多带来的学校困难

果宝小学从2002年起,学生数渐渐上涨,面临着的是教师与学生数不匹配的矛盾(目前严重缺编教师16人);学生数与教室的矛盾(按照国家班级标准,严重缺乏6间教室);硬件设施设置的落后以及活动场地的不够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学校的配置不够而引起学校出现严重的困难,早在2003年起,因上述情况让校长焦头烂额,在没有得到国家任何项目的批示的情况下,校长毅然大胆地决定——联名贷款办学。

2003年,学校的很多老师参与其中,高举信用卡、存折、工资卡,进行贷款,那年,学校总共贷款达60万元,先后修建了教师宿舍、教学楼、活动场、游泳池、乒乓球台、雕塑及增加办公设备等。2006年,学校又再次贷款20万:主要开代课教师代课费、音乐、舞蹈培训班的设施设置。2008年得到教育局批准,得到了一栋教学楼的工程,于2010年元月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学校欠款达88.8万元,其中,很多老师的工资卡上被扣除还贷、利息外,每月所剩下的不到300元。至今,学校仍然还在借款、赊账,因为学生数的增多,学校的运转无法进行,必须的设备只能靠赊账,等到下年的办公经费到达后全部用于还贷。2010年底,住校生的增多,导致冬天用水困难,于是学校又赊账添进“空气能源热水泵”,减轻学生烧水难的问题。也在2005年,学校学生有的距校达到10公里以外,为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以及中午不回家吃饭的问题,学校又贷款投入学生食堂,开办食堂的同时,在校门口由学校租借民房来作为学生宿舍,迄今住校生达到302人,每间民房宿舍住26人,其中2人拥挤在一张单人床上的较多。而这批床铺,以及床上的海绵垫,均由学校赊购,床上用品的三件套,由“上海交通大学——xulab药剂分子学科研院的支教团捐赠”(上海交大的国家科研团于2010年11月来到我校,由徐导师带队,20多个博士生组成的支教团,在我校轮流支教5年,这些博士生有来自交大和浙大的)。这学期,学生增长110人,又重新赊购床80张、海绵垫160张、课桌凳200套。债务越来越大,运行也越来越困难,但是学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吃饱穿暖;能安心学习;营造一个安逸舒适的学习环境给他们。为了学生,我校引进了“成都草根公益项目——一个村小”、“上海爱共线民间公益社团”、“中国助学网”对我校贫困生进行资助,但是由于我校贫困生较多,而基金会的名额有限,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于是还残留下将近150人的孤儿、单亲、贫困生有待资助。目前“一个村小”给我校解决的贫困生人数为80人、爱共线6人(有待争取几个贫困生)、中国助学网资助8人。学生数的增多,也导致贫困生的增多,于是当今学校的几大难题分别为: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学校硬件设施设置的问题、教师缺编的问题、债务问题。

(贫困生的家庭、只有几姊妹相依为命,家几乎不完整了)

拥挤的民房宿舍

路太远,姐弟俩带上中午饭,中午的时候,俩姐弟分着吃

带上中午饭来上学的家庭不止一两家

寒冬来了,老师们给孩子的家庭送去温暖

瘫痪20多年的母亲,至今有一个男孩读大学,两个孩子高中,一个初中

这就是孩子的家了

再穷,孩子们依旧不屈不饶,晚自习,没有电,孩子们从未放弃

果宝小学的千人做操场面

果宝精神,彰显出的两幅对联

“潇潇春雨润一代桃李”

“耿耿丹心育四方英才”

“造人才甘洒满腔热血”

“ 育花朵不惜一切代价”

校长朱光俊的贷款存折

总务主任赵吉庆老师的贷款办学存折

校工会主席朱光全老师的贷款存折

债务的剧增,导致学校在周转上出现严重的滞留现象,作为一所办得有特色、有品位、有潜质的村级小学来说,无疑是瓢泼的冷水,学校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扶持。

四、贫困生的贫困原因

我校贫困生分为几种:一是孤儿、二是单亲、三是留守儿童、四是特困家庭(主要是疾病、天灾人祸)、五是贫困(读书人口多导致贫穷)。

1、 孤儿的形成:父母双方有一方意外身亡或者双亡。一方身亡的,出现在很多家庭,男方身亡后,女方就不知所踪,导致孩子长大都不知道父母的样子,只能靠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亲戚朋友抚养带大。

2、 单亲的形成:一方死亡后,或者女方离家出走。这里,很多家庭出现的情况经常是:女方为外省人口,来到这里后发现贫穷,就想办法找个借口,骗取钱财,就不知所踪,另外是拐卖妇女儿童严重,导致女方被拐卖;男方外出打工意外身亡,导致安葬费花去不少,而且,本地人外出打工意外身亡后,80%的无赔偿,人权得不到保证。另外是疾病较多,这里离县城57公里,来不及送到医院死亡,有的是没钱医治,等待死亡。

3、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归,或许家庭变故,或许没找到钱,于是留下的孩子由老人抚养,老人年迈,不懂得教育,又无劳动力,孩子几乎形同孤儿。

4、 特困:家庭中的其中一员,身患疾病,有的手术,有的癌症,导致花光家里的钱还要借款才能医疗,有的治疗好了家里却无力生活,有的医到中途死亡,有的是车祸,有的是天灾,导致贫穷。作为一个农村家庭,只要欠债达到2万元以上,基本生活就不能保证。

5、 贫困家庭:家庭底子不厚,土地薄弱,劳动力欠缺,天灾无收成,只能东拼西凑地过日。人口较多的读书就多,只要有一人读大学,基本上这个家庭只能供得起上大学的那一个孩子,余下的就无力了。有的两个以上读高中,生活也就带来了困难。

以上上学难的孩子,在我校大约近500人,从而导致学校教学难、教育难,但又无力解决,这是学校的全体老师的心病,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五、学校的发展不容困难的挡道

校长是个有胸怀、有理想、有抱负、有冲劲的人,在他的心目中,早在1992年就有了学校规划的宏伟蓝图:我们不容许任何困难难倒我们,任何难题都挡不住我们教书育人的雄心壮志,我们学校必须走在先进的前列,必须办出一流的村级学校,我们必须办出毕节地区无人能比的学校,我们必须为山区教育作出贡献,为山区的孩子架设通往外界的桥梁,为山区的孩子营造一个不比城市差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么多年,校长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骨干教师,才创出了今天果宝小学的成绩,没有钱修建,我们老师义务投工投劳地挖、背、挑,节约不少的务工费;孩子有的读不起书了,我们四处想办法,不能让一个该读书的孩子辍学,困难是暂时的,步伐是永不停息的。果宝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老师,有的付出了生命,有的付出了青春,有的付出了一切,目的,是让果宝小学的旗帜飘扬在蔚蓝的天空,让山区的孩子争取那教育不平等性的微薄利益,为山区的孩子,开创他们未来人生之路的光明。校长说:“就算我们这一辈倒下了,我们还有下一辈、再下下一辈,他们会延续我们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就不相信我们的债务会能有多少辈?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果宝小学的发展,果宝精神屹立长存”……

其他人在看啥

    《牵挂着,这一方土地(记果宝小学的发展历程)》的评论 (共 0 条)

    • 海茵:敬佩你们的朱校长,以及这些将个人得失名利置之度外的教师们,当然,还有你,沉默,你是祖国的骄傲和希望!同时,忠心祝愿这群善良而又充满爱心的人们,一生平安,永远幸福! (还有,在这里我特意说明一下,这篇文章是我在浏览过沉默的空间后,建议叫他发表的,他当时还有些犹豫,因为他害怕别人会误解这是一种刻意的宣传和炒作,我对他说,没关系的,你发吧,至少,我不这样想。):)
    • 海茵:我会继续关注果宝小学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虽然杯水车薪,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果宝小学会渐渐脱离困境,也希望果宝小学的未来一片光明!)
    • 海茵:我会继续关注果宝小学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虽然杯水车薪,但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果宝小学会渐渐脱离困境,也希望果宝小学的未来一片光明!)
    • 王德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衷心祝愿果宝小学越来越好,人们得生活会越来越好........
    • 张去病:说不出什么,努力吧····一切都会好起来
    • 山琴:看到这些画面 心里如打翻的五味瓶!
    • 小雨:呵呵,网络上也无法言语了。兄弟,我终于看到你们学校的全貌了,不错!作为村小,能这样,已经是这个了:good你们校长也够大公无私,他令很多人汗颜!
    • Guest:你好,我通过一个村小,资助了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姐弟俩,已经3个学期,偶然的机会发现你的这个网页,对果宝小学和朱校长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有机会可以帮助到学校和孩子们更多,方便的话请和我联系,我的QQ号码是:四零二八八七一八
    • Guest:看了心里不觉得有些酸楚,相信我们大众的力量,果宝小学加油,朱校长加油,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的,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 Guest:是不是超生很严重啊?人口那么多
    • Guest:我知道果宝小学的这一切都是真的:peifu
    • Guest:有些人误解了果宝小学的做法
    • Guest:看到我的母校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我真的很佩服我们的朱校长,真是今非昔比,因为当初的我也在这里上过学,须然现在我没什么能力,但要是有这个机会时我一定会去会会我们的朱校长,尽到我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