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散文 >陆离三部曲之中学

陆离三部曲之中学

2011-09-27 22:32 作者:陆离 阅读量:4029 推荐71次 | 我要投稿

中学,花开的年华,该死的青春

纪伯伦说:Our sadness today in the most bitter thing ,is our happy memories of yesterday(我们今天的悲哀里最苦的东西,就是我们昨天的欢乐回忆。)

在日后的某个时候,我们会突然会想起初中三年的我们,穿着小小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志愿做一名少先队员楷模,虎头虎脑的样子,光洁的额头上闪耀着阳光的光泽,定格在黑白照片的这一刹那,经过无数遍的重温无数次的翻阅成为心田最温润的那块土壤。

怀揣着一份小学的稚气,在人堆里不起眼,陌生的世界常常借黑夜的力量宣泄它的神秘让我们莫名的心慌悸动。

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还是那样冉冉升起,不会因为我们的离开一个时代一个年轮的凋谢没落而为我们奏响哀歌一蹶不振,廉价的青春不止一次把我们蹂躏然后贱卖,同时给了我们一个个教训:

驰野在心间的,是曾经相拥相处那么融洽或者记得更深的闯祸闹事的一幕幕,游弋在记忆深处,我们时常拿来看看,笑笑,幸福也许就这么简单。

生活很现实,在学生时代,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在庞大的乱七八糟阻力下暂时退避。褪去了最初的幼稚,繁衍了一点萌芽的成熟。

那段日子,我们依旧依恋着有爸妈陪着的家的温馨,或者干脆咀嚼靠在他们怀里贪婪着依赖的味道。

那段日子,我们依旧毫无顾忌海阔天空地把朋友当做必须真心对待的一部分。那段日子,我们依旧可以顺从着老师的一喜一怒一赞一批,没有什么棱角的,即使摔倒了,我们依旧会站起来,看着伤口流出的血心疼不已,期盼着有个人来安慰来关心来照顾。

我们都一样,没有什么分别,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万众瞩目,宠爱有加,那是属于“独二代”特有的权利,管他这外面世界有多乱,管他“80后”怎样被时尚淹没被非主流,我们只是相互满足地这样生活下去。

楼道间的纸屑我们会弯腰捡起,公路旁的老人我们会搀扶走过,街道边的梧桐我们会用心抚摸。

当然,我们也有一份活泼一份不安逸,还是学不会得知了他家的强势之后把右脸伸出来让刚扇了自己左脸的人继续过瘾。

还是学不会和老师争吵得不可开交之后立马给他道歉认错承认自己白痴。

还是学不会被朋友背叛之后为了那当时看来不知为何物的金钱利益硬要用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率性最真。初中三年的那些日子里,我们活出了自己,不管在以后看来是羞耻还是足够骄傲,做了便是做了,前没有预兆准备经过大脑,后也没有恐惧惭愧经过大脑。

那里的学生,我的同学们,我的朋友们不会明白“分手要等你先来说”,不明白“大海是蓝色是因为鱼吐泡是咕噜、咕噜blue、blue”,不明白“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他们执着地守着自己的那片纯净无暇的蓝天,在他们心里,世界是可以连在一起的,我们是没有差别的,只要每天开开心心,每天都过得充实,每天都在进步,这样不是很好吗?

很尴尬地说华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自给自足的辛勤劳动人民尽管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了不可复制的璀璨文明,但是他们那样固步自封看似乐观开朗实则只是大千世界保护自己的一种特殊手段的诟病,深深影响着解放前的代代人。

改革开放的新潮带来了很多新颖的国际元素,像是一把利刃直接在类似原始制度的国家划开一道口子,喷将出来的动力是害死人的好奇心这源泉,欲流奔涌随着社会的先进化愈加蛊惑人心。

在被称作潮流前沿的玩意的强大侵略下,我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行就那样一点点被感染被同化。

就像轰炸机,我们原来坚持的深以为然的准则信条被毫不留情地粉碎化为渣,然而,总归是积蓄了好多年,关于以前的,小学初中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不至于化为虚幻的子虚乌有在冷漠面前装疯卖傻,只是已不能呻吟,体无完肤。信手推开含着浓郁念旧味道的黑白底片,泛起的一点点心酸和遗憾也许是我们今生永不能忘的,植入了心底,根深蒂固。

依稀记得,第一次进那所印象中只剩下一个门一个招牌两排树木的中学,自己还花了好多时间细细地打量参观,像是遇见了挚爱的玩具,那种惊喜和陌生的熟悉感绝对历历在目。

依稀记得,第一次在课堂上被老师喊上讲台解答题目,是同桌或者朋友还是可敬可爱的老师给自己鼓励和勇气,那时的画面流动着,只因心里有种叫做激情的东西在蠕动并且一经点燃大放异彩,说不出的舒畅和成就感。

依稀记得,第一次被暗地里偷偷恋过的女孩子正眼相待,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再次狼狈地选择害羞地躲避,仅仅是电光火石间但这已经足够,无论多少年后蓦然想起这一情景心会轻轻颤动,后悔和遗憾充斥着,但是相比于那些从来没有与她对视一眼的窝囊废,我们会想在多少年后她会不会也突然想起这一幕甚至是想起我然后错愕着甜蜜地微微笑,那种默契是最能打动人同样也是最值得留恋的。

因为偶然,所以偶尔。因为偶然记起,所以偶尔快意。

在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双重压迫下,上了高中心智更为健全以至于开始接触融入这个花花世界的我们,会不会担心有一天真要走向堕落走向罪恶甚至外表光鲜内心丑恶的另一端呢?

性格变得乖戾,势力的世界带给了我们巨大的危机感,像是身处悬崖边,明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却又不得不向前走,有的人是被现实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才堕入绝境,有的人是为了追逐名利抹去心中的小太阳影响黑暗的怀抱,对于前者,我们权且报以同情理解,对于后者,我们无权发言,因为有一天我们也要披上卫道者的外衣,去做那肮脏之事,护这苟且之命,步入那些前辈的后尘。

花一样的年华里,有人为了攀比,忘了底下的根还没长全。有的人为了心中梦想,坚信着自己的做法,迈着坚毅的步子,最终也只是建造了一座自己的围城,把未来交代在里面,旁人不止一次驻足扼腕。

有人忽悠着关心自己的人,恍惚着远大理想,敷衍着无声岁月,却不知岁月的沉默正是为了要凿穿他的灵魂使他变成一具空壳悲壮地被风沙掩埋。

有人早已付给了金钱帝国缔造者一张卖身契,尽管他很聪明,懂得周旋,不缺天分,也不缺八面玲珑,IQEQ再高也只是浪费了的垃圾资源、、、、、、

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烧钱的日子逐渐耳熟能详,丰富繁华了这个世界的腐朽,阵阵恶臭传来,没人敢捂鼻表示厌恶,反而一帮又一帮寄希望于明天的牲口给继承了下去发扬光大,“不做富二代,就做富二代的爹”。在时代的逆流中习惯了人性丑恶的一面才是最可怕的罂粟。

高中时代处于风云变幻的风口浪尖上的,在步入社会这个形形色色的染坊或者说大染缸还是进入大学再次戴上比啤酒瓶底儿还要厚的眼镜深造的关隘,许多人踯躅不前,许多人跃跃欲试,许多人胆颤心惊,许多人挣扎趔趄,许多人义无反顾。

千军万马命悬一线的高三时代,是属于一生回忆中最值得翻阅品味的,在那个后来印象中一直明亮如洗一直火药味充斥的教室里,我们奋笔疾书,不为别的,只为出人头地,只为执拗地不抛弃不放弃,只为心中的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者,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用自己的勤奋毅力和汗水书写了人生第一份答卷。

铺天盖地的试卷是整个高三的噩梦,接二连三的考试更像是一枚枚石子,在沉静似水的湖面上每投下一枚就要翻起惊天波涛。

那一年,我们惊世骇俗地没有了年少无知的轻狂张扬,沉稳而内敛。

繁复冗杂的资料像是一头头勤恳的老黄牛,驮着拾起心中深藏已久的理想,一遍一遍地在那块无数人创造奇迹或者名落孙山,无数人惊喜雀跃或者沮丧懊恼在有点神经质的世界里梨来梨去,对未来,自己茫然无知却得临阵磨枪,匆匆上场草草收场。

那一年,我们不可置信地没有想起以前的某某人某某事,没有来得及感叹或者心痛,没有恋爱,只有无形的硝烟。

眼花缭乱的分数评价是最敏感最能触动那时心灵的,或者仰天大笑意气风发,或者掩面而泣失心痛哭。

那一年,我们破天荒地像个小孩一样用人世间最美的两种声音笑和哭淋漓尽致地阐释自己的内心,却比小孩子多了几分临大敌的严肃,还有一种东西,追求。或者说,近乎认定了目标死心塌地的追求,雷打不动。

同学录和毕业照绝对是那个年纪做的最质朴的两件事。

就在高考的前夕,那几天的放松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舒畅惬意,虽然平淡地接受,平淡的外表下暗藏着一颗躁动渴望着破壳火山来一次爆发洪水来一次决堤的决心,空气中也流动着淡淡的伤感,只是在最后一场聚首然后各奔东西人走茶凉人走楼空的时候,那伤感演变为悲伤,并被无限放大,灼灼的痛着。

总归是有些紧张的,几张答卷生怕漏了什么,丢了什么,头一回那样认真细致对待,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那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发挥出了自己最大最真实的水平算是没有遗憾没有必要再追究责怪自己的,或者很多年以后想起来内疚的知识当初念书时候的不用功罢了。

那一年彼此之间仍然那么熟悉,深情地对视着,想把那张脸庞深深牢记,青灯古卷的书生意气没有发酵散没。那一年我们还可以心照不宣友好地坐在一起,那一年我们还可以互相逗着玩着笑着,那一年我们还可以“兄弟姐妹”亲昵地称呼,还可以关心你昨天的感冒,感叹他今天的大胆的表白,为某些人将来的命运而啧啧赞美,为自己的劳碌命摇头晃脑从而不甘平庸地攥紧手掌想把命运牢牢抓在自己手心。

我们都明白许多年以后,很难再见到,遇见了也不可能那样亲切地问候,正如那句话:After a lapse of several years, meet again, how do we greet, with silence, with tears?(事隔经年,再度相遇,我们该如何问候,以沉默,以眼泪?)

是否记得,是否明白,是否愿意,自分开那一天开始,我们的路就走向不同的彼岸。时间与距离,就像一把无情刻刀,早已刻完了我们花开的年华,该死的青春,接下来,为了生存或者享受,我们还要把自己交给它,不得不刻画我们曾经滚烫过的那颗脆弱不经风雨不堪一击的心脏。

狼心狗肺的生活对我们毫不客气,在它的魔爪下,我们渐渐学会去适应社会,在它的残酷规则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入世,其实不是那么想象中那么容易,磨去了棱角以至于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鲜血淋漓却仍然擦亮枪杆挺身而立屡败屡战。

或许,唯一捧着一颗心沿路滴着血回忆的,是那些不曾褪色在我们心灵深处依旧鲜艳依旧绚烂的美好的曾经,让我们的心不至于太过疲倦太过颠覆太过丑陋。

其他人在看啥

    《陆离三部曲之中学》的评论 (共 0 条)

    • Guest:推荐,强烈推荐啊!看得我都想哭了,怎么我就没有想到高中的那些感受呢?好成熟、、、
    • 荏苒:文笔不错,就是作者思路可能有点乱:)
    • 日光微凉:很有感覺。
    • Guest:中学已经过去了,但是那些人都在,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但是,现在就让和我们读这篇文章先把那些回忆深刻地回忆起来,以后老了,就细细地数着这些东西,那样不是很美好么?
    • Guest:作者的重心放在议论上了,抒情的地方比较少,这是本文的一大缺点,有没有想过重写?题材总台感觉都是蛮好的,真情流露深刻有力
    • 无言以对mxsf::chenmo 无言以对期待你的续写。。。。。。《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