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影视评论 >《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

2013-01-30 11:21 作者:陈银乔 阅读量:283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儿媳妇给我们买了两张票,我和老伴于下午2点半到百花影院观看了由刘震云主编、冯小刚导演的的历史剧《1942》。

说实在的,无论是在大学学习期间,还是在后来从事大学教育的30多年时间里,虽然阅书不少,但都没有关注过1942年河南这场大饥荒的历史资料。自冯小刚剧组为自己这部大片作首映式介绍后,我才开始注意从网络上搜寻这段骇人听闻的历史,才开始认真审视这段历史的起因、发展、披露和结局。

来看这部影片前,儿媳就已经提醒过我,说爸妈的心脏不好,这部影片会让人感到沉重、压抑,千万不要过于激动,我也提醒老伴带上速效救心丸儿,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早就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亲临影院,亲眼目睹了河南那场大饥荒,目睹了携家带口,衣衫褴褛,自己的亲人倒在冰天雪地的逃荒路上,为了活命不得不卖儿卖女,妻离子散,骨肉分离,逃荒的路上尸殍遍野,野狗争食死人的尸体;亲眼目睹了日本飞机把成千上万颗炸弹投向逃荒的灾民,国民党军队不抵抗日军,在向后撤逃的路上,抢劫灾民,枪杀灾民;国民党军队的官员与地方奸商倒卖赈灾粮款,发国难财......这些触目惊心的情景,使我的心紧缩在了一起,隐隐发痛。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饶”。这部影片昭示后人,“天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祸”。河南这场自然灾害之所以会有300多万人被活活的饿死,之所以另有300多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被挤、踩、摔、轧而死,一是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掩盖事实真相,试图把灾情严重的河南及其灾民扔给日本人;二是由于政府官员的腐败,军队的腐败,见死不救,雪上加霜;三是由于地方分治,打着各保一方平安、防止日本奸细渗入的幌子,见灾不救,拒灾民于水火不顾。蒋介石政府是《1942》这场河南人民历史灾难的罪魁祸首。

史学家在探讨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原因时就曾经提到,“国民党蒋介石不是被共产党打垮的,而是被自己的腐败打垮的。”这一点也不假。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国民党的腐败。在灾区百姓民不聊生之际,重庆的豪贵依然是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灾区境内皆是饿得鸠形鹄面的灾民,但是上层权贵的交际宴会仍旧是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在灾情严重,食物紧缺之时,许多奸商却借机哄抬物价,囤积粮食。甚至有人把政府提供的赈灾粮以低价卖给灾民。军政要员相互勾结,贪污成风。官商勾结,奸商勾结。河南300多万人民的生命就这样成了腐败政府的牺牲品。人民的悲惨遭遇,蒋介石政府失去民心,这才是国民党政府垮台的真正原因。

由《1942》的悲惨历史,我想到了我国1966年的邢台地震,想到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想到了1998年的抗洪救灾,想到了2002年“非典”的疫情,想到了2008年512的汶川特大地震,想到了2008年南方五省遇到的特大冰雪灾害,想到了2010年青海玉树的地震、泥石流......。在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党和政府都始终站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去战胜灾害,力求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尤其是我国政府聚全国之力三年重建新汶川的奇迹,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为民的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是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无论是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还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无论是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创举,还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始终如一地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中国人民谋福祉放在首位。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形形色色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能够经受住各种疾风暴雨考验的关键之所在。

研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关于惠及13亿民生的若干举措,我为自己能够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而感到光荣,为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梦想贡献微薄之力而自豪。

《1942》——那段悲惨的旧中国的历史已经翻过去了。今天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之梦在奋进!文/亮剑

其他人在看啥

    《《1942》观后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