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北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北人物

2008-11-14 15:48 作者:hcjy1013 阅读量:270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包唐韬:辞高薪赴山村当“孩子王”

时间: 2008-09-11 11:19:22 来源:荆楚网 【关闭】

湖北青年情定“绝壁学校”续:方方讲述所见所闻

方方(右)与包唐韬交谈 记者魏铼摄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玲 徐啸寒)9月9日下午,武汉剧院二楼会议室,正在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坐在主席台上的作家方方,忽然朝会场角落挥了挥手,那里坐着一个身穿黑色T恤戴着眼镜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不是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也不是工作人员,而是方方请来的“神秘嘉宾”。

发布会结束后,方方走到会场角落,和这个年轻人亲切交谈起来。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汉源深山绝壁小学的一群孩子们。

从当地干部那里听来的故事

方方约见的这个“神秘嘉宾”,正是在汉源县古路村小学支教的包唐韬。他此次回汉,是来拿秋冬的衣服,准备长期在那当一名“孩子王”。

今年七月,省作协派出以方方为首的作家采访团去湖北对口援建灾区汉源县采访。到汉源的第一天,当地有关负责人在向作家团介绍情况时,讲到了一个故事:大渡河边的山崖上有个彝族村落古路村,一直到六十年代都没有通路,村民上下全靠藤条攀爬,现在也仅有一条窄窄的骡马道。“古路村至今没有电,一到天黑,村民除了睡觉,别无他事。因为村子在悬崖之上,崖下就是大渡河,河上有许多发电站,但他们还是没有电。住在村里,经常能听到成昆路上的火车轰隆隆地开过,但是他们看不见。”方方在博客里写道。

当地干部告诉方方,古路村有一所小学,约有六十个学生,“最近你们湖北有一个志愿者上了山,他想在山上办中学。但这是不可能的,山上不具备办中学的条件。”“古路村的情况令我们非常吃惊,想不到这个年代,还有这样的地方。于是我们非常想见一见这位来自湖北的志愿者。”方方说。

下山求助的小包与方方相遇

“很偶然,我们在汉源县时,小包正好也来到县城。听说我们要见他,便到宾馆来跟我们碰了个头。”7月30日,方方见到了包唐韬。

包唐韬向方方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他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生,去年毕业后到深圳工作过,曾是武汉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今年7月份辞职来到灾区。在和一个朋友去过古路村后,他选择了留在村里小学当志愿者。

小包这次下山进城,是来“化缘”的:他想买台发电机,利用山上的溪流发电,让学校的孩子们用上电。他发现山上已有人家自办了水力发电,但只够一家所用。小包计算了一下,需要四千块钱就可以做成这件事。于是到县教育局来争取这笔经费。

了解到这些情况,方方和作家采访团的成员当场决定,先凑钱帮小学解决买发电机的问题。

小包被写进了方方的文章中

8月3日,方方一行决定实地去古路村看看。走到古路村山下抬头一看,陡峭的悬崖上,一条小道像条细蛇一样在那里绕来绕去。“路就这么宽,太难走了。”方方举起两臂,比划出比双膝宽不了多少的宽度,“还是布满石子的骡马道,我试着往上走,爬了一小段,就退下来了,估计以我的体力,是走不上去的。”

方方说,她曾问过学校为什么不搬下来,当地人介绍:到处都是山,不住在山上,又住在哪里?

望山兴叹的作家们,巧遇到了古路小学的老师申其军。申其军听说他们想上山找包唐韬,赶紧给包唐韬打电话。山里信号不好,时断时续的,但电话里传来的消息却让作家们兴奋。“我能看到你们。”包唐韬正走在下山的路上。

近一个小时后,包唐韬才走到山下。

听包唐韬说,经常有孩子专门下山一趟,只为看看汽车。这让方方感到心酸,她说,这放在城里孩子身上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她觉得最急切的事情就是在山上装上发电机,让学校通电,然后可以置办DVD等电器,让孩子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次日,作家们启程回汉前,把包唐韬约到乌斯河火车站,“我们五个人现场凑了4000块钱交给他,让他先去给小学买发电机。”方方说。

虽然没有上山就回汉了,但方方一直没有忘记小包,没有忘记古路村。回来后,她立即联系一些出版社,募集了1300多本书寄了过去。9日在汉见到小包,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刚接到电话,书已经到汉源了。

就在这次见面前,方方已经把小包的故事写进了她正在撰写的《汉源五十关键词》里——第41词:“小包”。

悬崖上的古路村是个什么样的村子?小包在那里是怎样当一名教师的?请看本报记者明日发自汉源的报道。

新闻链接:

湖北青年辞高薪赴汉源彝族山寨小学支教 方方牵头资助

楚天都市报消息(记者徐啸寒 朱玲 通讯员张晓雨)一位湖北小伙辞掉月薪3000元的工作,悄然背上行囊,只身前往四川汉源,在一所不通车、不通电的彝族山寨小学,当起了“孩子王”……这是教师节前夕,省作协主席方方从汉源灾区带回的一个感人故事。

今年23岁的“孩子王”,名叫包唐韬。去年,他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就职于武汉一家广告公司,月薪3000元。

今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他第一时间加入了一个志愿者的QQ群,“但我没有一技之长,人家要的都是专业人士,不要我。”当不成志愿者、去不了灾区,包唐韬一直“耿耿于怀”。7月初,他向公司提出辞职,“当时没想过具体要去做什么,只是想到灾区去。”包唐韬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汉源县古路村,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山寨,位于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悬崖绝壁上,海拔在2000米以上,至今未通电通车。前往这个村子,只能沿着一条40厘米宽的骡马栈道蜿蜒而上。村里有60多名孩子读书,却只有一名老师。包唐韬选择留在这里,当一名不要报酬的老师。“要不是小包下山来找教育部门筹集经费给学校发电,我们还不知道山上来了这么一个志愿者。”汉源县团委副书记徐雄飞说。原来,当地的溪流落差很大,只要装上简易电机就可发电,包唐韬想用这个“土办法”解决学校的用电问题。正是这次下山“化缘”,让包唐韬巧遇作家方方。

7月底,方方与另4位湖北作家一起到灾区采风,到达汉源后,当地负责人无意间向她提起了包唐韬的故事。两天后,方方等人辗转找到小包,并与他彻夜长谈。作家们为小包的精神所感动,几个人现场凑了4000元,委托他尽快让学校的孩子们用上电。

方方等人还决定,继续资助古路村小学的孩子们。昨日,由她牵头募集的1300册新书已运抵汉源。

其他人在看啥

    《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北人物》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