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之人心所向
“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讲坛上,向世界阐释依法治国的中国理念、中国目标,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场景,成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一个生动诠释。(来源于新华网)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石。科学立法,让改革于法有据。过去的时间,除了户籍制度改革,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上海自贸区改革;从土地流转试点改革,到公益诉讼试点改革,无一不是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法律制度的立、改、废,予以衔接,无一不是充分发挥法律对改革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引领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是社会最重要的规矩。法治的基本价值之一,是在高速转型的社会中,对社会秩序和价值理念发挥稳定作用。当前,我国改革深水区的暗流涌动挑战着社会稳定,当社会转型期的利益纠葛滋生了重重矛盾,是法治带给公众稳定的发展预期,是法治确保改革有序、不走样。法治之于今日中国,犹如铁轨之于列车、齿轮之于机器,肩负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激发改革发展前进动力、凝聚民族复兴强大力量的历史使命。以法治为改革铺路,迈向新的篇章。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严格执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理念在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简政放权实践中得到体现。严格执法,还需公正司法,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 一系列改革举措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落到实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是基础,奠定前面是否可走,公民要树立法治意识,推动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在新的环境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之所需,更是人们之殷切。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为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地向前发展提供法治引领和规范。国之兴旺,匹之可勇,人们才能长治久安。(作者:迤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