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为何如此不同
春节临近,各种走访慰问络绎不绝。基层走访是党和国家心系干部群众的写照。大部分慰问走访确实给綦层的干部和困难群众带去了冬日的温暖,但是仍有很多走访慰问不仅没能拉近干群关系,反而让群众和党员干部的距离日渐疏离。
同是走访,为何有如此大的不同呢?究其原因,前者是带着真心,扑下身子,了解群众生活困难,而后者却把走访当着他们粉饰自己“爱民”形象的面子工程,根本没走进百姓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2日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习近平认真听取讲解。在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他认真察看,不时提问,了解情况。在茅坪乡神山村,总书记走进村党支部了解基层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情况,拿起台账和村居改造的设计图认真察看,不时询问。在贫困户张成德家,总书记进厨房、看卧室,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还察看了羊圈、娃娃鱼池、水冲厕所。张成德老伴拉着总书记的手说:“感谢您来看我们,您可是国家的当家人啊。”总书记接过话茬说:“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 作为国家的总书记,能在百忙之中体恤、关怀、细心了解询问百姓的生活,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暧。
而在现是生活中,却有很多怪象。如笔者有次回老家,恰逢乡干部走访慰问:只见领导在前呼后拥下,东西一放,握个手、寒暄两句、拍张照,板凳还没焐热,就到了下一家。人也到了,慰问品也发了,程序看似齐全,却总让人觉得不对味儿。
走访慰问来不得半点“虚功”,必须带着真心、怀着真情。下基层前做好各项“准备功课”,熟悉掌握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进门后才能与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上心,而不是年复一年,走哪儿都是“你家有几口人?我们给你带来了米和油”这样的套话。
下基层走访慰问更不能一“走”了事,“访”只是手段,体察民情、观察民意、了解民愿才是最终目的。俗话说:“易救一日急,难解百日穷。”走访慰问只能送去一时温暖、解决一时困难,只有深入掌握群众的困难原因,深刻剖析困难根源,才能从根上帮助困难群众改善境遇,否则“岁岁年年花相似”,困难只会继续重复上演着“昨天的故事”。
岁寒时节见真情,寒冬慰问暖人心。走访慰问是实事,也是好事,把实事落实,把好事办好,需要党员干部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挂心头,多走、多问、多看、多想,如此,才可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到群众手中,送入群众心里。(雨艳)
作者:许寿艳
地址:四川省江油市中坝镇诗城路中段182号
邮箱:ldylyfxsy@163.com
电话:1389045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