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随笔 >七夕.古城.月

七夕.古城.月

2009-11-05 18:54 作者:南飞 阅读量:2945 推荐3次 | 我要投稿

回到故乡,不禁有一种亲切感。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人,以及那梦中的古街道,莫名的喜悦涌上心头。难忘的是那青青的石板街,厚厚矮矮的土墙,宁静的小院,她特有的元素深深烙进了我的心中,让我常常的想念。不再是那个闭塞的小城,旅游兴盛,游人如织,人们都忙碌着,少了以往的闲暇。甚为她的发展而欣慰。

总爱在江边的小山上看夕阳。当返照的余光洒满古城,罩在一片金黄之中时,那种定格时间,停滞的静与美让我始终不能忘怀。只看见那归巢的鸟儿在自由自在的飞翔,时不时的一鸣便滑翔而过。它们属于天空的精灵,但还是要回归大地、回归树林。变幻的晚霞倒影在缓缓的江面,星光点点,当余辉散尽,星光便不经意转移到城中,看见的只是她粗犷的轮廓以及远处黑黑的山脊。城中古香古色的商铺大多已经打烊,仍然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城市的喧嚣。几家营业的店从雕花的小窗旁透出微微的光照亮着厚厚的石板街,缓缓而行,鞋子和石板撞出的轻快节奏像一首好听的莫名乐曲。巷旁矮墙上的枯草也有了亲切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飘着古老的气息,返璞归真的感觉油然而生。当人融入故乡那宁静祥和中时,心静如水。

夏日的夜晚,最好要有月光,繁星点点,银光洒地。坐在百年的藤萝下,一人,一壶茶,一把纸扇,一曲小调,一轮月,便想起那古老的故事。头上明月散着柔和的光,一个人疲倦时,故乡是自己抚慰伤痛的最好港湾,过滤一切不快。江风顺着窄窄的巷子一直吹上来,那里可是乘凉的好地方,徐徐的清风,滑滑的鹅卵石,万条绿丝的垂柳,构成了他特有的物象。沿长堤而行,蛙声、虫声一片,演奏着它们最淳朴的歌谣,嘉陵江上的点点渔火,华光楼的风铃,空灵悠扬,那么的有情趣。只能听见近的虫鸣和远处淹没旷野的几声狗叫,便什么也听不见了。江水还是那样缓缓流着。

江水悠悠东流,永远有流不完的情丝,也有淘不尽的各色人物续写古城的生命。是城给了水沉稳、凝重;而水又给了城灵动、活泼。她们形影不离,一刻也不曾分开过,不然为什么相互亲吻拥抱了上千年?水孕育了古城人,也载着她的儿女们从古老的埠头上肩负着她的寄托,伴着低吼的川江号子,怀揣求知的心,捧一口浪花挥手告别了故乡。杨柳依依,却又笑言,陪伴的只有孤独的月,沉默并且永恒。

望着天上的圆月,此时似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对月亮那么钟情,为什么有那么多咏月的诗章。此情此景,能不有所感伤吗?“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的天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人生无奈;“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惆怅与悲凉;“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相思之苦。把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印在了脑海。“月”是一种情绪,化作鲜血,带着沧桑,穿越千古,烙进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胸膛,扎根其中,生生不息。

又是一年七夕时,这是本年中的第二个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家喻户晓。时常想,古人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真假无需考证,也并不重要。人们往往都把他当作一个心灵的寄托,明知不太可能,却又坚信不疑。人们不愿看到一对有情人隔河相望,遥望千年,所以便造出一个看似完美的花好月圆的结局。这也许是中国人对爱情的圆满的注释吧!

“ 双七夕”38年的一个轮回,望着圆月下正在复建的中天楼静静的浸在柔和的月光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宁愿相信它还是从前的哪个楼,只不过又换个生命站了起来,时间让他获得了新生,不管过去的“浩劫”他还是醒来了。“此楼将映旧时月,此月曾照古时人”它站的那么坚强,又要陪伴多少年的月光?又要遭受什么呢?还要站到何时?我轻轻的问,抚着她的身体,她笑而不答,稳重而有内涵。

仰望天际,好一轮月啊!鹊桥仿佛就在身边,想着他们的相会,他们悲凉的爱情,明白了爱情为什么是人类最真挚的感情而流传。千古悠悠情丝如一个纽带穿连着我们每个人,感染着我们。“孔雀东南飞”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给了我们心中无形的分量,也给了我们以动力,让我们去寻找一个心中爱情的“世外桃源”。沿江漫步,思绪万千,带着一些伤感。如同一首诗写的那样

请你静听 月下

有商女在唱后庭

雨雪霏霏 如泪

如泪

不知道 千年的梦里

都有些什么样的曲折和反复

五百年前 五百年后

有没有一个女子前来 为你

含泪低唱

而月色一样满山

青春一样如酒

南飞

其他人在看啥

    《七夕.古城.月》的评论 (共 0 条)

    • 紫贝壳:喜欢!
    • 泥人:较了一下真,双七夕并不是三十八年一个轮回。 2006年7月31日 和8月30日是 七夕 和闰七夕。而2033年的8月1日和8月31日又出现 七夕和闰七夕,间隔是27年。 很多时候,人云亦云,往往假的也成为真的了。 还是要求真务实啊。
    • 小月:知音!
    • 海茵:领略了作者的美文,也见识了泥人的厉害。:la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