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基础
人民网博鳌3月27日电(刘然 符武平 薛白 孙博洋) “一带一路”战略应该从哪里作为最佳切入点?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在26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一带一路”战略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热议。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前秘书长,龙永图表示,关于亚洲发展的路线图,各国都一直在寻找切入点,现在终于找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科学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稳定和改革则是科学发展的两大支柱。
稳定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大支柱。邓小平说:“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0页)他还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同上第286页)稳定对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㈠有利于党和政府集中精力谋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在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如果社会主义制度不稳定,政治动乱,党和政府就无法专心于筹划经济建设,发展也就不可能。㈡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如果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就会没有安全感,整天处于朝不保夕的焦虑之中,因而也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身于发展事业。㈢有利于实现发展的目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是靠稳定的政治制度来保障的。如果政治制度不稳定,则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很难达到,人民群众就会丧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总之,没有稳定,科学发展就不可能。
改革(包括开放)是科学发展的又一大支柱。历史表明,任何社会领域的发展都总是会遇到原有制度、体制或机制方面阻力的。要想保证发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克服这些阻力,也就是要革命或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此。所以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7页)他还说,“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同上第131页)改革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且正是这种改革的持续性,才推动了发展的持续性,所以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已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所证明。
稳定和改革是发展的两大支柱,但其本身也离不开发展的支持。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稳定和改革就失去了目的而变得没有意义;没有经济的发展,稳定和改革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也难以保障,因而也就不可能成功。所以,稳定、改革、发展这三者是不能割裂的,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发展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脱离稳定和改革就会把发展孤立起来,这实际上并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抓好稳定和改革工作而不能对此有任何迟疑或懈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实现既定目标。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我们不但要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打好良好的基础,这样才可以确保我们经济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从而减少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瓶颈。(兰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