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蚊蝇腐败”
河南省平顶山一村会计代表村两委在节日期间慰问一户贫困群众,趁人不注意将200元慰问金中的100元据为己有。100元钱甚至不够一餐饭钱,但侵害的却是弱势群体的利益。
我国现在对于高层官员的监督已经逐渐完善,“大老虎”们纷纷落马,清正兼洁的风气正在形成。但是,我国更为广泛的基层地区,这种“雁过拔毛”的“蚊蝇腐败”现象却是司空见惯了。河南省纪委近期对2014年以来基层腐败专项治理中查结的3263起案件梳理发现,涉及党员干部中,乡镇科级干部占13%,村级干部约占40%,职务最低的为村出纳、村小组组长,甚至农村敬老院院长、小学校长,这些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的小官竟然都敢贪腐。
“蝇贪”成群,其害如“虎”。基层的反腐倡廉工作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人本身在当地,多半是横行乡里,村民们就算发现大多都是隐忍,不敢揭发,怕事后被打击报复。殊不知,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小贪不惩,必为大患啊!
如何遏制“蚊蝇腐败”,防止雁过拔毛呢?笔者认为:第一,杜绝人情关系,避开办人情案,关系案,依法治贪。第二,出重拳打击“雁过拔毛”式的“蚊蝇腐败”。对“雁过拔毛”式“蚊蝇腐败”多发高发领域重点排查,重点查处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基层党员干部在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复垦,强农惠农、移民、扶贫、救助等涉及对生的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收受贿赂等问题以及直接面对群众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乡镇、部门、基层站所、村(居)及其党员干部,以及执法、监管、教育、医疗等领域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问题。用点名道姓的方式公开曝光典型问题和案件,警示基层腐败的党员干部,让他们对“雁过拔毛”式的腐败说“不”。第三,加强对乡镇、村基层干部得思想教育。从思想上杜绝了他们贪腐的想法,才能真正做到防腐拒贪。只有干部自身不想贪,不敢贪,才能遏制贪污腐败的恶习。(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