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情感散文 >康河随想

康河随想

2015-12-16 13:12 作者:粮仓里的老鼠 阅读量:2983 推荐1次 | 我要投稿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首诗是徐志摩1928年11月而作的,87年的今天,我去剑桥流涟,去康河乘舟,去感悟情怀,去体会那份民国时的浪漫……

1920年春,林徽因时年16岁,随父林长民去英国伦敦。当时林之父是以中国国际同盟会代表前往欧洲的。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与国际联盟主席、好友狄更生是在国际联盟一次演讲会上遇见林家父女。此次异国同乡的邂逅,徐志摩被林徽因的外表和气质打动。那次相见,使这个一直被父母指定婚姻禁锢,想要婚姻自由的徐志摩认定林家女就是他命中注之人。

一位24岁的青年才俊,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林徽因用其温婉,优雅、安静与脱俗以及才情深深打动了这位浙江富绅之子徐志摩的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伦敦用淅淅细雨和蒙蒙薄雾为林徽因和徐志摩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息,徐、林的浪漫爱情就这样开始。他们漫步于剑桥的青石道,徜徉于欧洲风情的校园,泛舟于清澈的康河。他们在剑桥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虽然林徽因只有16岁,但她的学识,她的见地,她的思想让她在得知徐志摩已有妻室张幼仪时便断然与之分手,华丽转身,最后与家人极力撮合的梁思成结合。

梁思成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之次子。当年也是一位青年才俊。二家也是世交。梁启超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当年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分手,让徐志摩伤心欲绝。即便如此,徐志摩还是毅然与前妻张幼仪离婚,成就了民国时的第一桩离婚案。徐志摩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当徐志摩带着一身轻松回国去找林徽因时,林徽因正与梁思成交往 ,徐志摩不甘心,还是在一往情深地等待,但林徽因最终还是没有投入徐志摩怀抱,与梁思成去美国求学后,相到欣赏并在加拿大结婚。

得不到林徽因的爱,绝望的徐志摩一次次渡于康河,回忆于林徽因在康河的浪漫爱情……后来,徐志摩与已婚的陆小曼相识相爱。陆小曼当时已王庚结婚。王庚是在清华毕业后被保送美国在密西根、哥伦比亚、普林斯顿大学留学,后又在西点军校毕业,与艾森豪威尔是同学,回国任职北洋陆军部。王庚也曾是梁启超的学生。王庚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当时上流社会典型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陆小曼也出生名门,受过西式教育,思想活跃的不甘于这份守份的孤独,在与徐志摩相爱后,便冲破重重阻力,与王庚离婚,与徐志摩结婚。

1925年的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他们肯请老师梁启超为其证婚。虽然都曾是梁的学生,但梁启超一贯秉持的一夫一妻思想,劝阻徐志摩不要发生这种“使君有妇”与“罗敷有夫” 的恋情。但梁启超因与徐志摩之父的交情和胡适的情面,还是答应了这个请求。梁启超于是在婚礼上滔滔不绝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因此不得不哀求先生不要再提,多给学生留点脸面。

虽然徐志摩、林徽因各成眷属,但当时二人的爱情成为社会名流共同话题。名流们为这一对才子佳人扼腕叹息,也为这些才俊的活跃思维折服。徐志摩,这位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用他的情他的爱为后人留下许多唯美诗篇。他虽仅仅活了三十余年,但他对林徽因的爱天地共证。那一年的春天,他在深夜用他那枯秃的笔和那颗破碎的心以及破碎的思绪,写他那曾经残破的花样的年华,他没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些残破,再次撞破了他的人生。同年秋,他为去参加林徽因的一次演讲而坠机身亡,他的死留给后人许多遐想许多猜测,但唯一可禀告世人的是他对林徽因的一种挚爱深情。那首《残破》诗让人回味不尽、也慨叹不尽他那短暂的逝水年华。

剑桥,是徐志摩人生一个转折点,在那里他与林徽因相识相知相恋。是康河水拨动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怀,让徐志摩与林徽因在剑桥流恋,在康河沉醉。康河也开启了诗人的灵性,蜇醒了诗人心中的灵感。后来,徐志摩失恋后常来怀想、追寻,由此诞生了经典诗篇《再别康桥》。诗人生前也在怀想中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如今,只要一提及康桥,人们自然想到徐志摩,想到林徽因,相到那一段自然想到在那里诞生过一段家喻户晓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康河之水温柔地随着橹荡漾,两边的林树垂垂,我坐在铺着苏格兰特色的方格毛毯座垫的小船,在康河泛舟。“河畔青芜堤上柳”,船平缓地向前行驶,剑桥学子手撑长嵩,用英文给我们讲述这里的人文和风情。望着那层层涟漪,我想到了这两位佳人,想到这段爱情,想到了《再别康桥》,想到了徐志摩那种“独立小桥风满袖”、“泪眼倚楼凭独语”的心境,想到了我所知道的发生在那里的一切……

康桥,用他的浪漫,浪漫了一段爱情,同时也由此而灭杀了另一个家庭。由此,我也想到了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因为她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张幼仪,这个小脚女人,受旧时的禁锢思想与未曾谋面的徐志摩结婚,饱受到徐志摩的冷漠与绝情。她并没有被这无情的婚变催倒,虽离婚后在德国孑然一身,但她经过不懈努力与发愤图强,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德国话。并且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成为中国女性开办银行的第一人。与此同时,张幼仪还担任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的总经理。她既是银行家和企业家,又是伟大的母亲和非常称职的儿媳妇,虽然与徐志摩离婚,但她一直精心照顾徐的儿子和他的父母,此壮举让徐志摩真正地佩服与感动,并与之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曾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康桥,如今早已成为无数红绿男女的康桥。他们来康桥寻梦,在康桥沉默,于风淡云轻里畅想。而康桥,不负天意,在一次次的遇见和相拥着传送着一个个佳话:康河,因两个诗一样的人而灵动、而清新,一直在潋滟风情里绽放他的百媚千红……

其他人在看啥

    《康河随想》的评论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