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领导干部不应纠结“人走茶凉”

领导干部不应纠结“人走茶凉”

2015-12-30 14:04 作者:遮天的云雾 阅读量:269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人走茶凉”比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是汪曾琪先生自创的语言。现在表现世态炎凉,当权人离开岗位后,对别人没有利用价值,人们就忽视他了。一些离职退居二线或从热门岗位换岗的同志感慨“世态炎凉”、“人走茶凉”,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过是互相利用,没有感情和真诚可言,进而得出结论:人人都是“势利眼”。“秋来纫扇合收藏,佳人何事太悲伤,请把事情仔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是唐伯虎面对人间的趋炎附势,发自内心的感叹。然而,人走茶必须要凉的,诸位请想,你走了,肯定会有别人要来,如果还一直为你热茶,那新来的人怎么办,如果人走茶不凉,那该有多累,你说呢?所以你走了,茶凉了,如果有机会回来再给你把茶热上,这才现实,不是吗?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既茶,茶既心!

    有些人之所以对“人走茶凉”耿耿于怀,是因为把“人走茶凉”与“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间画上了等号。不说什么,就论如今的职场。领导在位,阿谀奉承,每日端茶倒水、嘘寒问暖者摩肩擦踵。但以调任或离职,立刻门可罗雀。冷暖自知,人们对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热情,于是,落位者感到事态炎凉,哀叹人心不古。人走茶凉,一个简短的词语,写尽了人间冷暖。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党员、干部之间,我们提倡的是纯洁、健康的交往,反对庸俗的人际交往。从这个角度来说,“茶”凉与不凉,跟人“走”与不“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现在个别领导干部离开工作岗位,仍然摆老资格,或利用工作关系为个人谋利,一旦非分要求被有原则的干部拒绝,便恼羞成怒,指责他人“忘恩负义”,感叹“人走茶凉”,更甚者司机打击报复,给人使绊子,这是值得厚非的,也是十分危险的。这样看来,人走,“茶”还是凉点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开意味着重新开始,过去的不能挽回,无需耿耿于怀。领导干部要明白“人走茶凉”的道理。要保持清醒,体现智慧和品德。不可否认,领导干部在位时,不乏市井小人为一己私利簇拥在周围,一旦领导干部失去“利用价值”,则冷眼相待。对这些人,说他们势利小人不为过。但更多时候,感慨“人走茶凉”的同志,应当自审己身,大权在握时,是怎样把握人民赋予的权力与个人关系的?“公道自在人心”,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靠的不是“在位”的小恩小惠和威势,而是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人才会在群众中具有永恒生命力。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的人,一旦离职,人心这杯茶不凉才怪。人走茶凉,究竟该怨谁呢?

    我认为,还是人走茶凉的好。人走茶凉是一面镜子,能照出领导干部在位时的作为、品德,也可以照出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和感情深浅。有的干部“心中只有群众”,“茶”是永远不会凉的。相反,有的干部八面威风、滥用职权、不关系群众疾苦,离任后,“茶”凉则是必然。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要从“人走茶凉”现象得到深刻体会,珍惜手中权力,尽职尽责、秦正廉洁,造福一方。如此,“人走茶凉”又何妨?

其他人在看啥

    《领导干部不应纠结“人走茶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