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能力不强”咋还能一路高升
4月9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四川省原副省长李成云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公开资料显示,李成云出生于1955年5月,从四川省广安县人民法院陪审员一路升迁至四川省副省长。他曾主政德阳,在当地退休老干部眼里,他以权谋私,亲属染指德阳的绿化工程。在他的老家四川广安,当地一位老干部给他的评价是工作能力不强、魄力不足,当地村干部则认为他原则性强。(4月22日,新浪网)
被免职后还继续捞钱,这样的官员落马,几乎成为一种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罢了。李成云虽曾贵为副省长,但他主政德阳时口碑极差,“工作能力不强、魄力不足”并未挡住他升迁的步伐,直到任职四川省副省长。我们党以德才兼备为选人标准,李成云工作能力不强,咋还会一路高升呢?
其实,在广大公职人员队伍中,能者比比皆是,在晋升的道路上,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李成云官德不过关,违纪违法,能力更谈不上,给当地留下不好印象,2001年到2006年在德阳任市委书记时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绩,他居然能升迁,个中缘由值得三思。
可以看出,民情实意在干部的选拔中,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虽然,一些民众乃至有的官员对李成云意见很大,而且有理有据,符合实情,但这些问题,似乎并未阻挡他高升的步伐。为啥?显然真实民意畅通渠道受阻,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并未了解到太多反对的意见,否则也不会提拔这样一个德才皆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要选拔好干部,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易,关键是对被考察干部有一个全方位了解,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作为提拔的重要参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问题也是最准确的,只要能把群众的真实意见收集起来,一名干部是否可以提拔,便有了可靠的依据。然而,现实中却存在民意不真实,组织部门获取到经过加工处理的“假民意”,干扰了组织部门选人用人“视线”。
但愿有关部门能从这些典型的事件中,引起足够重视,反思教训,在吸纳真实民意方面,再下苦功夫。有了民意基础和民心所向,既有利于轻松选出领导干部,也与民众期望不谋而合。这样的干部当选,才能真心实意为民,负责任、愿担当,在工作上能干出实绩,在作风上能自觉远离腐败。(赵荪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