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需全民共参与
据统计,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中,属4类和5类水体的占39%;我国固体废弃物累计堆积量已超过66亿吨,占地超过5万公顷,使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全国600多个城市之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酸雨污染遍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最严重的长沙、南昌等测得的PH值曾达到2.9;全球变暖导致北极熊和企鹅的数量骤减,或许,全球变暖亦在导致人的数量骤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纳入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中,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又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然而,目前我国却需要健全补偿机制来调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这到底是人类对利益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生命的热爱,还是我们对目前生态环境的糟糕现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绿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小康社会,不仅是生活水平的小康,更是生存环境的小康。“环保”和“温饱”同等重要。过去,我们致力于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的有效治理尚未达到战略层面,从而出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不匹配,不协调的局面,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科学合理的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将绿色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深邃思考。
绿色发展,需要全民共参与。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某一个政党能做到的,它需要的是全民参与,集众人之力,采众人之成。从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绿色出行,降低人均碳排放量做起,从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做起,全民参与,建设青山绿水的美丽中国。(文/燕晓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