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廉政制度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在部署今年的巡视工作时强调,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区市巡视工作领导力度持续加大、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各地区在强化政治巡视、扩大巡视覆盖面、巡视向基层延伸强化巡视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新华网)。
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政治工作,目的在于建设廉政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抓好反腐败制度建设,确保反腐败工作长期持续开展是廉政建设的当务之急。腐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由于廉政相关法律的缺失、执法不严、干部“带病提拔”、教育以及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出现了腐败的现象,不但毁了自己的前途,也给国家和人民带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在廉政建设中,应完善法治、严格提拔、加强教育、注重监督,“四位一体”地推进我国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制是廉政建设的前提依据。要打造廉政的政府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立法机构要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和腐败现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作为反腐的法律依据。同时,在打击腐败行为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坚决捍卫法律的尊严,对于贪污腐败行为要予以严惩,达到对当前腐败现象敲响警钟、震慑腐败分子的目的。
选拔是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孙中山曾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带病提拔”的现象。这说明干部考核和选拔过程就存在问题,因此必须严格干部选拔制度,在干部选拔考察、测评时,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选拔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但现实中,一些官员往往守不住最起码的做人、做官底限,最终失去自由,甚至丢掉了性命。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一次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更加坚定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
监督是反腐败的一剂良药。在反腐败的过程中,监督是不可或缺的,他是领导干部的一面镜子,能时刻知道自己是否廉洁、是否奉公、是否为民。例如近来网络监督已经起到了积极的监督作用,因此在今后工作中,应呼吁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中来,建立起立体网络监督体系,是贪污腐化无处遁形。(作者:暗里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