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三举措根治“车轮上的腐败”

三举措根治“车轮上的腐败”

2016-05-24 12:28 作者:一米阳光 阅读量:236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公务用车存在的意义,本是为执行公务、提高工作效率。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加之管理、监督方面存在漏洞,致使公车管理使用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问题在各地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的占比一直居高不下,并且随着正风反腐力度的加大,这类问题还出现了一些新变种,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任重而道远。本期刊载河南省各地通报的有关案例,分析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典型问题的其他表现形式,揭开此类“四风”问题的“隐身衣”,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5月16日)

中央的“八项规定”出台近四年,可“车轮上的腐败”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还玩起“花式”,这期间的执行为何如此艰难?到底该怎样从源头上杜绝“车轮上的腐败”呢?

一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把公车视为身份和特权的象征,想方设法违规购买、更换公车,或者在装饰上动歪脑筋,好像车子不够“高大上”就让他们没面子似的。殊不知,这种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行为,反而让他们更丢脸。因此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彻底拔除心中残留的特权思想这个‘祸根’。

二是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编制管理,严格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要素来配备车辆,动态掌握车辆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财政部门要对公务用车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流向进行抽查,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滞留、挤占和挪作他用;纪检监察机关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违规安排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运行经费预算、未经批准擅自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等行为,依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是有的党员干部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车辆供自己使用,有的把原本品牌或者配置差些的车和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高档车互换,有的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租借企业或个人的车辆,等等。对于此类违纪行为,必须坚决予以查处,并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让心存侥幸者受到震慑,强化“不敢”氛围。对于各种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作者:小米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其他人在看啥

    《三举措根治“车轮上的腐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