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
这本书昨天晚上看完,断断续续花了我快一个周的时间。这本书网上的评价不如《万历十五年》高,但这本书却比《万历十五年》给我带来更多的欣喜。黄先生以他特有的笔触,从我不曾了解的角度重新叙述了中国历史 。尽管从小学到大学学了数遍历史,但看完这本书觉得以前学的仅仅是历史知识仅仅是常识,不曾做过任何思考,这些只能做基础,而这本书给了我更多深入的了解、思考。尽管书中黄先生不厌其烦的重复提到如数目字管理之类的词为人所诟病,但我觉得瑕不掩瑜,这依然是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看这本书有时候觉得很激动,说的虽然是历史,但和今日之中国何其相似。有些观点你在国内现在的史书、新闻上是绝对看不到的。黄先生说宋朝王安石新法的失败是时代的矛盾,他的变法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经济上的发展。看看目前中国之现状,某些方面的改革是否也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因为目前的一些改革根本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辅助。就如同王安石变法只是依靠官员道德去执行而没有而没有数目字化的技术配套措施就必然失败一样,中国不配套政治、法律、体制方面的改革,你的出路何在?马克思说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感觉这条真理在中国并不适合。经济有了发展,上层建筑却不曾被决定。
看完《中国大历史》也会有些疑问。中国古代的统一是依靠是依靠文化凝聚而维持的。依靠道德而形成社会纪律,依靠意识形态让人们自律,依靠官僚的道德去完成政策的执行,因此而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古代社会。当前中国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但为什么又出现那么多上访、自焚?是这个国家文化积淀过多积重难返还是某些制度执行上的缺失?是依靠什么去执行的,强制力?道德?人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丢了某些东西?
这本书看到明清时期时对当前中国时局的原因也有了略微的了解。中国现在的一些政策出于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处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古时为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只有抱团团结才能生存,于是有了统一的国家,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也只有统一的国家才能增加抵御侵袭的持久性。为了保持统一和持久性就必须有完备的后勤保障。为了有完备的后勤保障,统治者就不得不时刻注意内部的叛乱和谋反。于是人们的生活是否优渥则被次之考虑。至于某些技术、制度的更新更被次之考虑。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面对现在的国际形势一直要求“维稳”。内部的稳定才会有抵御的持久性。这种内向的维稳也是明清全面落后的原因(人家都在扩张发展,你还在全力搞定内部人,能不落后么?)。这是中国用了几百年的手段,但现在情况变了,根据成功经验,现在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支持改革,做到既有发展又有稳定,中国要保守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