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千千结
天气异常地燥热,我躲开了喧嚣的白昼和火辣的热情,独自在夜半虫鸣时享受难得又久违了的宁静。
每走上一段新的征程,总会或多或少有聚少离多的遗憾。我也许是太感性,每次都不忍心回头说再见。朦胧中,黄土红砖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木屋瓦盖里承载了太多的期待与疼爱,屋后的淙淙流水,片片翠竹都染上了红蜻蜓美丽的梦。如今,红蜻蜓依旧唱着同样的歌。屋前屋后却只依稀留下童年成长的足迹,有时暴雨过后只剩下浑浊的泥水。
艾青说自己是“喝着大堰河的奶水长大的”。而我却成长于湘西南的一个小山庄里。我的童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锦衣玉食,只有一对精疲力竭的老人渴望的眼神和苍老的双肩。我就是匍匐在老人的肩头长大的孩子。粗糙的布衣贴着温暖的后背也许不够舒适,可我闻着老旧衣服散发的温馨格外甜美。
如今,我已久违了老人的怀抱,孤身漂泊的滋味已经麻醉了我。梦中,我还有爷爷胡茬扎疼我脸蛋的味道。我不愿意醒来,梦中那块青石板上坐着我的童年。凹凹凸凸的细纹是我的恶作剧,也是老人后来的翘首企盼。岁月无情地消瘦了他们的身躯,却削不断那日久天长的情思。
当人生的转折再一次降临,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然而,在遥远的地方,有两双痴痴眺望着的双眼,他们不在乎我是否功成名就,牵挂他们的心的孙女离开他们后的每一天的消息。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年轻的心不懂得牵挂,只有在奋斗的路上艰难重重时才念起远方那颗一直在围绕着的心。当我第一次听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可奈何时,眼泪不禁滚了出来。没有什么借口可以牵绊我们尽孝的心情。只要你愿意,每天都是好儿女。我在《曾国藩家书》中看到了一位重情义的好男儿。他出仕远游,心却紧紧地贴在亲人身旁。厚厚的一本书,厚厚的一叠思念。看着一代侠骨柔肠的他为前途为家国拼斗的身影,如何能不让人深省,如何不让人自惭形秽?
我曾经遇见过一个朋友,他信誓旦旦地坦言:“功不成,名不就,何谈归乡?”就这样,他甚至连过年都只身在外。亲人心提到嗓子眼儿里地为他担心,他却把自己逼上了茫茫的前途上。也许是我不懂,也许是他太痴迷。但是不变的只有关爱子女的心,天下父母都一样。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