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国际油价
2008年的国际油价绝对是令人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多数地球人从年初开始便慢慢地、无可奈何地接受那不断上涨的油价,用一个词来形容油价的飞涨,是不为过的,这个词就是“火箭”,油价竟然从08年1月2号的96.08美元,然后一路高涨,窜到7月11号到达历史最高位——147.25美元,这个时候,地球人都慌了,呼吁那个掌控着全球大部分产油份额的组织——欧佩克赶紧让各成员国增加原油产量,可是,欧佩克的大部分成员却不为所动,说国际原油产量是足够的,这句话,许多地球人都知道欧佩克在乐呵呵地数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时,难免有着维持高价位的“悠闲心态”,就连美国总统布什要求沙特增量都没有用。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某些专家估计油价会在147.25美元的高位继续往上冲,并会突破200美元时,随着美国暴发了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以及国际投资的纷纷撤退,国际油价又坐着过山车往下冲,之后的四个多月,国际油价竟然从逼近150美元的最高位下落到35.16美元,这个价位已逼近伊战前的水平。
这个过程,最惊慌失措的当数欧佩克了,再也没有上半年油价不断往上冲时的从容了。9月10号在维也纳的第149次石油部长会议上赶紧做出了日减产50万桶原油产量的决定,然而这并没有遏制住油价下降的势头,于是乎,10月24号,欧佩克在第150次部长会议上又作出了日减产150万桶原油的决定,只是涛声依久,油价继续下滑。这下,欧佩克急大了,12月份又在酝酿着大幅减产原油产量的决定。
看来,欧佩克固然对国际原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主要的影响力还是来自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下的原油市场的无形调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