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夜,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每当我在思考一切有关于生命这一神圣课题的时候,我总把这时间段安排在深夜,因为我想,只有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够真正的看清自己。
钱钟书曾经在《写在人生边上》说,现代人总喜欢教训说道,而这往往就像某些训导师,腹中虚空,却振振有辞。我想,假如我这时在呼喊“珍爱生命”,自己的灵魂却在颓废中死去,那我也就陷入了这种泥潭,就像某些心理医生,极力规劝大家乐观地向上奋发,自己却跑去自杀。然而我没有,我始终在坚持一个原则:人,可以放纵但不能放弃;人,可以失落,但不能堕落。
一个人,其实就是一部历史,我们每天都在当自己的编导。可否记得我们美丽的童年?是的,老年人记得中年时的美好,中年人记得青年时的美好,而我们现在,也在回忆着童年的美好… …可是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回忆去发现美好?你想过这个问题吗?美好的童年就是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吗?没有悲伤的时候吗?
步入大学以后,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校园里我几乎看不到身体有缺陷的人了。高考的时候我看到招生计划里写满了残疾人的无奈,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学会如此的拒绝残疾人。在温饱之后,在时尚与潮流之间,我们的心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我曾经在日记中写下:“昨天,今天,明天,一起合伙对付我,而我,只是赤手空拳。”可是,每次当我看到或者想起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彻底羞愧了,羞愧自己曾经埋怨上帝的不公,羞愧自己曾经不甘心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羞愧自己把目前拥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是的,我应该自认为是有缺陷的人,至少是处于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卑微的生命。在我廉价的生活方式中,一切就像不用门票的景区,清淡而自然。我曾经为申请助学资金为取得一个盖章,在几个部门的相互推诿中来回奔跑,可是我并不在意,因为我觉得,人长大后,要做的事比想做的多得多了,而现在,做一些自己认为是人生中该做的事,然后好好善待自己,这就是生命。
80后的伤感,90后的凌乱,生命有时是如此的脆弱,一如这寡独的深夜,幕着雾气与雨水,浸湿了我们的内心。我在我这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很多很多的道理我们彼此都能明白,就是自己很难去做到。有这样一些珍贵的生命,无视父母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为了微不足道的情感纠葛纵然选择了结束,选择了放弃。很多道理我们都明白,放弃了就什么都没了,可是我们还是要硬说是自己一无所有,我们真的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了吗?
阳台边的花儿,有时灿烂,有时枯萎,而有时,就像现在一样,也会弯腰,仿佛披着袈裟的老僧似的,垂头合目。人生就像这花,时有灿烂,时有枯萎。我相信我们都曾灿烂过,即便没有,孤独也是一种宁静,因为孤独可以荡涤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能够诠释人的淳朴和安然。假如错综复杂的人脉让你感到无所适从,为何还苦苦强求自己去取悦别人呢?
我把头探出了阳台,透过迷茫的雾气我看到了母亲明亮的双眸写满了期盼,看到了母亲干瘪的脸依然挂着满足的微笑,还有门前我那亲手养大的小狗,还有,家的那边阳台上正在和我一样吮吸着甘露的所有花花草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