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 >梦醉家园,情满春节

梦醉家园,情满春节

2014-02-18 16:42 作者:念恋 阅读量:157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曾经的冬天总是银装素裹的,冬眠下的冬日春节总是厚重的。而如今冰天雪地很久也不曾见过了,年味也不抵曾经那样浓厚了,可是年依旧过,团圆依旧令人期盼。是啊,千百年来的传统年文化我们不曾丢弃,层出不穷的年的新元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传递中华年的魅力。而我总怀念家乡的春节,迷醉家的欢庆幸福。

记忆之中的春节总是那么长,寒假是她的期限。拿到通知书的那天,虽然分数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但有一样却令所有小伙伴们一同欢乐着,那就是过春节。这个时候不像暑假,家长是允许你无忧无虑的玩耍的,偶尔也会催你写作业看书,但那绝对是松快的语气,你不必着急,因为父母总是那么忙着为过年做准备。家乡并不富裕,但是年俗绝对不少。最迟从小年开始,就要准备供年前和年后吃的馒头了。当一锅锅新出炉的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馒头端出来,馋坏外面玩耍的猫儿们。如果此时你伸手去拿,定会被长辈打开。因为要先祭奠先人,听他们的嘴里念念有词,并且不忘掐一点一点的馍花扔到地上。不要管他,反正一会就能听到“快来尝尝馒头”,这是最动听的声音。从这个过程到以后任何一个环节最忌讳的就是乱说话,为这童言无忌是不能被原谅的。准备工作还得继续,面食之乡怎么会少得了馓子,这一天会有很多食物要经过油锅炸一炸的,比如鱼,绿豆丸子,红烧肉等等,俗称“过油”。这天准备的东西仍要祭拜先人,但是却不能任意吃了,因为这是年后待客用的。然后就是赶各种集市,备下各种年货。孩子们关注的不同于大人,单纯的吃喝,等待着新年的新衣,这样小幸福如今都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变成了不满足。

春节的重头戏仿佛都集中在了年三十。这一天要贴春联,过除夕,春节也从今天开始热闹欢腾起来。我怀念曾经,因为那时几乎每家都会备下毛笔和墨水、红纸,请村子字写的好的乡亲来为自家写对联,虽然我因为读了书却不会写毛笔字而被爸爸批了许多次,每每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有时也会记起我有两个字在厨房挂了很久,外形的丑陋和写字的认真以及被贴出来的喜悦总是驱使我偷偷的看向它,但是爱极了那种忙碌与欢庆,它时刻都在提醒我过年了。而贴春联却提醒我读书识字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不识字的爷爷曾经因为贴倒了“大吉大利”而被笑了许久。揭下旧春联,贴上新春联,除一岁添一岁的矛盾时不时萦绕在心头,成长的感觉很奇异,长大的人会很烦恼。春联有一个公认的但是不被言说的功能,那就是一旦贴上春联,欠钱的人家就不能再被要账。贴完春联也是放鞭炮的标志,从此时起,各家各户鞭炮声声不断,烟花轮番上阵。热闹由此开始。

我最喜欢除夕,晚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围坐在电视旁,守着春节联欢晚会看不停。这是乡里人为数不多的娱乐节目,虽然现在很多人选择彻夜打麻将或扑克或者看电影来守岁,我还是欣赏全家人在一起的节目。小时候春节很长,长大后春节不由寒假而定,而是法定、公司定,所以长短不确定,因此要珍惜团圆的日子,珍惜陪父母孩子的每一刻。

喜欢春节,也不希望春节,如此矛盾对于每一个讨厌早起害怕拜年的人来说很正常。起五更,是我害怕的根源。天寒地冻,初一凌晨以后起,只要不天亮就是起五更时段。多数人在四点左右起床,起床要放开门炮,上香,摆供品,燃高烛。当所有人都起床后要吃饺子,要吃葱和蒜,预示着聪明和算计。这就是年夜饭,不丰盛,却是那么朴实吉祥。等天亮吧,父母就会命我带着弟弟妹妹到各家长辈家去拜年,当然不会真磕头,不会有压岁钱,但是会收到各种祝福语小吃。等我们转一圈回到家,每个人口袋里都是满满的,所以出去时一定要穿大口袋衣服。但是对以前的我来说,拜年祝福实在太难说出口了,所以每每到人家,别人的热情很能缓解我的尴尬。欢乐吗?当然,我也更期待年后与众多亲戚朋友的见面。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很多人出于惰性将过年省去了很多步,也因为不回乡过年的人们越来越多,总觉得年味越来越弱。单纯的期待变淡了,邻里的走动更敷衍了,生活工作的压力大了,年也越来越稀松平常了。就像今年的春节是那么的温暖,可是曾经一起拜年,一起花压岁钱的童年伙伴离我远去了,后来求学之路也与很多人走散了,害怕寒冷的我竟也不觉得雀跃了。年味流失了,流失在很多由自己动手转而变成金钱交易的过程中,流失在赤裸裸的物质年代里。即使这样,我们也能抓住一丝一缕,守住团圆吧,回家过年吧,让年过得像曾经一样不寂寞。

我们曾经向往的那些年俗被改变了许许多多,但是请守住自己的灵魂,守住传统传承的血液,守住那些看见看不见的美好风俗,让回家过年变成习惯,让每一个春节充满爱!

其他人在看啥

    《梦醉家园,情满春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