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随感日记 >高山止于流水

高山止于流水

2014-04-04 21:46 作者:念恋 阅读量:256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高山流水,是回荡在中华文化中玉石落于心扉的袅袅余音,是最美知音赋!

千年前高山和流水的依偎,成就的是一段佳话。而伯牙为子期伤心欲绝断琴弦时,绝对没有想到此举竟然传承千古,在历史的长河里经久不衰,时时刻刻撞击着中华民族的知音情怀。那慢慢融入中华文化血液里的不仅是炉火纯青的音乐,更是那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是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

知音难觅,无人不晓!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而伯牙更是感之至深,学琴之路是怎样的艰辛,是怎样的枯燥,是怎样的孤独,也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但这些在奏出天籁之音之前都堪忍受,独独沮丧人心的是无人同你感同身受,是无人理解的苦楚,就像自称“天下第一”的人、君临天下的人是那样的高处不胜寒,是那样的孤寂。于是,当他再一次抚琴时,竟然得到了附和“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江河”。这个人竟然听到了他的心声,仿佛是自己的化身,这个人就是钟子期。终于,感激?感动?兼而有之吧。这是得到认同的喜悦,也像是高处之人恰逢对手的惺惺相惜。以至于,在子期染病去世后,伯牙,悼念过这位知音,也是悼念过古琴之后,毅然断弦碎琴。从此世上再无子期,再无高山流水!

而碎琴恰成伯牙抚的最强音。他和子期的知音之旅缘于高山流水,却在止于高山流水的时候走向最高山峰,以至于绵延千古不息!世人都为之感叹、为之鼓掌。不是没想过如若伯牙继续抚琴会怎样,也许是为子期抚一曲悼念的悲歌后,坚持琴之路,然后不断地奏出更多穿透人之灵魂的声音,招徕更多的知音,也许两个,也许三个。然而历史不允许这么做,就连伯牙本人也不会允许自己这么做。因为历史求的是榜样,是完美纯粹的知音文化。而子期所求的并不是一路心心相印的知己,是在无数努力之后心将沉沦时及时将他拉上来的那一个人,是并肩而战的心情!所谓唯一不过尔尔。

我站在历史的河岸审视着这对知音,默默支持着。我相信琴技可再得,而知音再难得。损失的现实艺术由后人拾起,然后可登峰造极。然而如若伯牙继续抚琴,我坚信后世流传的将是努力和时间所能成就的声音,而且只能是声音。我们流失的将是纯洁高尚的憧憬,是无力咀嚼的经典。

高山必须止于流水,如若不然尽管历尽沧桑依然内涵空虚。这是流水载青山,青山扶流水的自然之理,不容/易之。只有这样,才能在沧海桑田变换后,经受反复揣摩,才能留住毕生心血供后世瞻膜!高山流水永恒之!

其他人在看啥

    《高山止于流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