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懒官不应止于“打板子”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015年,河南省围绕解决“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突出问题,统筹安排部署,落实“两个责任”,聚焦九大领域,深入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专项治理活动。专项治理期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2537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996人,政纪处分602人,组织处理473人,其他处理451人;共承办国务院懒政怠政问责事项3批22起,问责108人。(3月25日,人民网)
一年之间,河南2537名干部因“懒庸散浮拖”问题被处理,至少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当地纪检部门监督动了真格,及时到位、敢于“红脸”,让众多懒官庸官付出了代价;二是由点到面,我们能判断出当前的懒政怠政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占着位置不做事,就是一种“软腐败”。
惩治懒政怠政行为,从党中央到地方政府,向来是不松手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严以用权提出了十个要求,其中包括务实用权。严以用权和干事创业不是对立的。严以用权不是说有权力不敢用,而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有的人感觉为官不易,所以不敢用权,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当前有些地方干部懒政怠政,使权力处于休眠的状态。对此,就让他们腾出位置来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为官身在岗位不作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如今,治干部不为已经提高到反腐的高度,但可以看出,人浮于事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诚然有传导力减弱、干部心存侥幸、惩罚不重等原因,但体制的弊端仍然十分明显。在笔者看来,仅靠简单“打板子”,形成一时震慑,未必能长效,关键在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打通优秀干部上升的道路,同时让不作为干部下得去。
其实,走上公务员这条道路,有几人不想晋升,不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前途?但现实工作中“天花板”现象、唯关系用人、唯资历用人等现象打击了许多人的工作积极性。许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没有关系,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升不上去,因而变得堕落而不想做事。
治理懒政怠政,根本在于让大家从内心不想懒惰,愿意做事,让做事干部看得到希望,让不做事干部感到危险,甚至会被淘汰。相关部门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让德才兼备者能凸显出来,做一个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机关单位的干部才会努力进取,向“千里马”靠拢,创造干事创业的好风气。(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