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的选择
一位教师的选择
马黑牡
姚老师和我是同事,在校时又是邻居。我们常在一起研究学问、探讨教法、下棋、聊天……
他的一生经历非凡。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被分配到甘肃省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沟里当了教师。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临离休前才调回家乡。他给我讲了自己在甘肃教书的故事。
他说,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村民们都热情好客,对有文化的人特别尊重。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只要碰到教师,就会像小孩子一样地恭敬。马上停下脚步,停下手中的活儿,毕恭毕敬的向教师行九十度鞠躬大礼。即使是七八十岁的生病老人在门前晒太阳,不方便站起来,只要有教师在面前经过,他们也会抬抬腿,上身前倾,表示尊重与礼貌!
山沟里村与村之间离得很远,往往羊肠小道要走七八里甚至十几里,才能从甲村到乙村。学校设在一个较大的村里,附近几个村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他们那个学校只有三个老师:一个中年男教师,一个年轻一点的女教师,再就是姚老师。学校没有食堂,教师吃饭是这几个村的村民轮流管饭。
有一次,他们三个老师步行到离学校最远的村子去吃晚饭,边走边聊天。突然间,一只饿狼从山坡上下来,紧紧地尾随他们。顿时,三个人都吓坏了。中年男教师指挥他们转过身,面对着狼后退,边退边舞动棍子、树条。他们后退,狼就前进;他们停住脚步,狼就停止向前。就这样,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退退停停,停停退退。天快黑了,路又难走,在极度恐惧下煎熬,与狼周旋。不知过了多久,狼跟到了村口。当有人发现情况,组织村民拿着工具把狼赶跑时,他们的腿都软了,瘫倒在地。
遇狼的经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有时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姚老师没有选择离开,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这里工作。踏平荆棘,谱写多彩的人生。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服务西部山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他是西部大开发前奏的一个音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到垂暮之年,才回到多病的老妻身边。
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在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中干了那么长时间?我想,是甘肃人淳朴的民风、对知识的尊重、对文明的向往、对富裕的渴望,使他毅然决然把最宝贵的青春留在这里,把辛勤的汗水洒在这里,把知识与才智用在这里。他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奉献,他做到了这一点。他为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远离祖国,出生入死地战斗过,他为西部落后地区的振兴远离亲人,全心全意地付出过。他的人生没有留下遗憾,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