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学生,创造奇迹——师爱的价值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在这篇文章里,梁晓声记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祖父、父亲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家庭教育的方式就是粗暴的斥责和打骂。母亲虽然也是个文盲,但母亲很喜欢听评书,所以当梁晓声还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的时候,就从母亲的口中知道了包公案、岳飞传、杨家将等脍炙人口的民间历史故事,也正是母亲的这份熏陶,使得梁晓声迷恋上了读书。上个世纪60年代,正在上小学的梁晓声去找在街道工厂做工的母亲要钱,想买一本《红旗谱》的书,在梁晓声的笔下,那个时候的中国城市里的街办工厂就像是中世纪欧洲的奴隶作坊,破旧的厂房、陈旧的设备,污浊、潮湿、阴暗,母亲就在这样的厂房里伏在一台锈迹斑斑的缝纫机上在做一种鞋的鞋帮,梁晓声找到母亲,惴惴的向母亲要了2元钱,说是要买书,被硕大的口罩遮住了大半个脸的母亲,眼睛里闪过一丝犹豫,一闪而过,旋即从衣兜里掏出一沓破旧的毛票,数给了梁晓声。这个时候,母亲的同事,冲着梁晓声吼了起来,干什么用啊你?一本书要2元钱?知道吗?你妈妈辛辛苦苦一个月也才十几块钱的工资!听着这话,梁晓声有些犹豫,母亲赶忙把钱塞在他的手里,利索的催促着儿子去买书。身后母亲的同事还冷冰冰的抛来一句,难不成你这不识字的人还要把儿子培养成能写书的人吗?很多年过去了,梁晓声也成了我国著名的作家,每当有人提及他的成就的时候,他总是感恩与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付出,他总是说,恰恰是目不识丁的母亲,才是成就他人生的文学导师!
达尔科夫小时候是个胆怯懦弱害羞的男孩,成绩并不是很好,而改变他人生的居然是一次作文的作业,布劳奇老师给他批注了四个字:写得不错!达尔科夫说,到现在,他甚至想不起来当时作文的题目和写得内容,但是这四个字却给了他深深的鼓舞,达尔科夫说,在这之前,他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将来会做什么。就是布劳奇老师短短的四个字,使得他当晚就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并不断的接受来自老师的批改。在他的学校建校30周年的庆祝会上,达尔科夫深情的感念,如果不是老师写得不错那四个字的激励,也许他根本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患唐氏综合症的宋志鹏,体质非常的虚弱,医生断言他活不过15岁,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当他的父母听说,游泳可以锻炼肌肉能力而把他送给刘涛老师要学习游泳的时候,刘涛老师硬是用三个月的爱与付出耐心的教会了四肢不能协调的宋志鹏学会了游泳,当当年的医生看见已经22岁的宋志鹏的时候,非常惊讶和感慨的说,刘涛老师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是啊!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项情感活动,当我们的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理解尊重和赏识的时候,当孩子们感受到他们被老师喜欢和接受的时候,他们就更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产生极大的向师力、内驱力和前进力,从而更容易取得成绩,作出成就!这就是师爱的力量——成就学生,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