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番麦
玉米的叫法很多,有棒子、玉蜀黍、苞米、苞谷和珍珠米等等,而在我们这里称之为“番麦”。我曾经在博客上发表过一篇题为《番麦熟了的时候》的短文,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事。
今天我再讲一件有关番麦的事。
1980年初夏。
我们一家三口从云南边疆回来才一年多。我在方泰中学代课,每月工资36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收入;老婆在乡办的毛纺厂上班,每月只发十几元预支款;女儿在上幼儿园。平时没有大额开销,还可以应付。
上个月发生了两笔意外的开支。月初,还没有领到工资、预支,家里窘到买油盐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年初刚分到自留地,老婆播种了一点番麦,此时刚刚开始成熟。
“我去掰点嫩番麦,明天星期天不上课,你拿到上海去卖卖看,能换几块钱也好”老婆说。
“嗯”,我从来没有做过买卖,虽然极不情愿,却也没有理由拒绝。
当天傍晚,老婆掰了二三十斤,装在一只蛇皮袋里。
第二天清早,吃了点东西,把蛇皮袋绑在自行车书包架上,还带上杆秤就出发。
读高中时,学校附近就是曹杨新村,那是一个最靠近我们这边的大型居民区,我决定去那儿卖。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骑行,来到曹阳八村。
居民们正三三两两出门买菜。我将自行车停在一处出入口附近,然后把蛇皮袋解开,略微露出里面的番麦,装在书包架上。
不一会,两个阿姨看到了,过来搭讪。
“哎,乡下人,你这珍珠米哪能(怎么)卖?”
“5角1斤”
“这么居(贵)啊!便宜点,阿拉买一眼(一点)”
“我已经便宜了,人家卖6角唻”(其实我不太知道行情,但应该不算贵的)
……
正当我们讨价还加的时候,过来一个中年男子,他上来二话不说,把我自行车一锁,拔出钥匙,顺手装进自己衣袋。
“爷叔,侬做啥?”我吃了一惊,看这阵势,来者不善。
“做啥?问侬啊,啥人允许侬在格搭卖东西的?跟我到市场管理所去!”他气势汹汹。
“啊哟,对不起,对不起,爷叔……我拿回去,不卖了”我知道跟他硬是万万不能的,说着,拿了四根番麦塞到他怀里,“送拨(给)侬尝尝”
“看侬眼镜使,不像搞投机倒把的,算了,快点走,不要再卖了”他把车钥匙往我手上一丢,扬长而去。
看到男子走了,两个阿姨开始教训我:“叫侬便宜点还不肯,阿拉也不要侬送,这样,4角1斤,阿拉两个人多买点,侬早点卖脱,早点回去”
“好吧”我想万一再出来一个寻事的,太吓人,贱卖点早点脱身。
在两个阿姨挑挑拣拣的时候,又围过来几个。
不一会,就全部卖完。后来的人没有卖到,“乡下人,明朝再拿点出来卖”,有人说。
回去点数,总共卖到9元2角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