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与方法评述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与方法评述

2015-06-24 15:22 作者:不夏不秋 阅读量:473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摘要:说起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一个与之相关的重要的概念是堪舆文化。堪舆或曰风水,是在中国先民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形态,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文化关系中进行的所得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堪舆文化以《易经》为其理论基础,是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一门学问。堪舆文化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根源,以朴素的自然观为其科学依据,注重其实用价值,并且通过民俗信仰的形式传承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对待堪舆文化时应遵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以其科学合理的成分来指导当下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

关键词:堪舆文化 传统人居环境 和谐共生 生产生活实践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堪舆文化的复兴也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堪舆文化是多种文化相互影响、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如《周易大传》中的哲学思想和中华古文化,其中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根源,吸收中国传统地理学知识为其科学依据,并通过特殊的话语方式将堪舆文化所要表述的内容呈现给世人。堪舆文化的核心是周易古经中的“连山”、“归葬”、“周易”。这些文化的磨合与交融,逐渐的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和所学习到的堪舆文化。

关于堪舆文化的理论,首先要了解的是堪舆文化的五大元理论,分别是:周易结构理论、阴阳交变理论、五行思想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河图洛书的象数理论。堪舆文化在元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堪舆文化的两大流派即“形法派”和“理气派”。形法派以江西风水为代表,理气派以福建风水为代表。具体内容将在下文介绍。堪舆文化凭借其理论对现实生活当中的人居环境进行设计,使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在传统社会,从城市和乡村聚落选址布局,到房屋住宅的室内布局装修乃至阴宅选址布局等都运用到了堪舆文化的相关知识。由此,堪舆文化的理论在传统社会历朝历代的相关实践中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其理论又反过来指导着实践的进行。堪舆文化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营造一个良性的人居环境生态系统,这对于当今社会的房屋选址布局和设计装修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堪舆文化的元理论

堪舆文化的元理论分为周易结构理论、阴阳交变理论、五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河图洛书的象数理论。下面就对这些理论进行一一介绍:

周易结构理论是堪舆文化元理论当中的第一个理论,是堪舆文化的基础理论。说起周易结构可以引用《系辞上传》当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周易》的结构系统,从中可以看出周易的剧本构成元素: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太极理论来源于太极元气说,最早可见于《周易大传》,后经过了东汉郑玄、唐朝孔颖达、宋朝王安石、杨万里以及明朝王延相等理论家的不断阐释和发展,后经过王夫之对前述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太极者,言此气之极至而无以加尊称之也”,而“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是太极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太极与阴阳则是体用关系,两者互相包涵,“太极非孤立于阴阳之上”,阴阳又为太级所固有。关于太极的理论可以参考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除了太极理论,在周易结构理论当中还包括阴爻和阳爻的相关理论。爻位排列的不同、不同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爻象所代表的不同内涵都为八卦理论奠定了基础。而八卦理论当中关于卦位、卦变和卦辞的知识与实践应用为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进行占卜奠定了理论基础。

堪舆文化五大元理论当中的另一个理论是阴阳交变理论,其理论要点有三:阴阳对立、阴阳交感、阴阳相推。其核心是阴阳交变。阴阳对立阐释了分阴分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补,对立中达到平衡的理念。而阴阳交感按照《否卦•彖传》所说即:“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阴阳交感阐释的是一种天地万物互通交融的理念,即万物都是有联系的。阴阳对立和阴阳交感导致了阴阳相推,具体可概括为阴阳消长和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两点。

五行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哲学思想,是对世界本源的探讨,与古希腊哲学当中的如赫拉克利特“世界的本源是火”为代表的世界本质“四元素”理论这种物质本源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阴阳五行说认为阴阳二气产生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学说在传统社会经过了不断的发展而日渐成熟,并被纳入到八卦体系当中。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对应着八卦当中不同的卦。阴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也是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认知的一个高度总结和概括,并以此理论指导着先民的生产生活,在传统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占据着传统社会的重要地位。

天人合一思想最早见于《周易•大传》,书中提出了我国传统社会人天合德的命题,主要有天人皆物,人效法天,人天调谐三个要点。后世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挥可见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张载的“天人合一”观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西方的反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并不主张征服自然,它是在天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利用自然,协调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共生。

对于可图洛书,《系辞上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统社会对于河图洛书的认知众说纷纭,流传至今的主要以朱熹认定的河图洛书为准。关于河图,可以通过《系辞上传》中的文字表述来对其进行推测,书中提出如下解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对于洛书,其格局可概括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河图洛书是古代先民对于聚落选址布局实践经验的一个总结,并为后世风水布局选址和设计的相关实践提供指导。

堪舆文化的元理论是堪舆文化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先民对于传统社会中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对于传统社会乃至今日的实践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这些理论的高度概括性和古汉语言辞简单但内涵丰富的特点,想要深入了解堪舆文化的原理论并非易事,这也是当下研究堪舆文化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堪舆文化元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需要当下研究者深入钻研,并结合当下实际去理解这些理论。由于堪舆文化元理论特殊的话语方式,可能会使研究者对其产生误会,因此对于堪舆文化,要正确对待,吸收借鉴其中的科学合理的成分,摒弃当中含有迷信色彩的不合理内容。

二、堪舆文化的两大理论流派

堪舆文化在元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形法派”和“理气派”两大理论流派,两大理论流派在实践中发展着自己的理论,并以自己的理论特色指导着各自的实践。

“形法派”理论为杨筠松所开创,对于“形法”的理解,汉代班固的著作《汉书•艺文志》中将形法者列入数术六种之一,并提出:“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形法”一说源自《禹贡》的“三条四列”说,主要吸收中国古代地理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对中国地理地势走向进行阐述和说明。其中以江西风水为“形法”派的代表。“形法”派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地势山川走向和形状等要素的考察来对人居环境的选址布局及房屋朝向等进行设计规划,从而借助和利用自然环境营造舒适的人居场所,从现代地理知识的角度来看尤其合理的一面。

“理气”派理论的代表人物为赖文俊,撰有《绍兴大地八铃》及《三十六铃》等著作。“理气”派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地理学中的“气”论以及堪舆理气说中对“气”的本质的阐述。“理气”派以福建风水为代表。“理气”派主要是对“气”的性质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人居环境的改造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从而在房屋布局设计等相关实践中利用周围环境的优势,来对住宅房屋进行选址布局设计,促进人居环境朝向更好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形法”派和“理气”派并非对立存在的,聚落住宅的选址布局着重“聚气”,堪舆理论当中的“聚气”要依托地形优势得以实现,如聚落住宅依靠双层环抱地形达到使“气”凝结开穴的效果,以“形”滞“气”,达到“形”与“气”的统一。如我国聚落住宅选址布局时讲求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依靠的就是“形”和“气”二者的统一,依靠环形地形,北面靠山,阻挡冬季干燥的冷气流,南面临水,接纳东南吹来的暖湿气流,达到调节小气候的效果,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堪舆文化的理论实践和方法

在堪舆文化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先民在历朝历代的生产生活中都不断进行着改造人居环境的实践,并且通过经验总结来充实堪舆文化理论,形成了堪舆文化理论当中指导相关实践的一系列方法。

以“形法”派的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践得出了以下一系列经验和方法,如: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选址布局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选择“吉地” “先看水口,次看野势,次看山形,次看土色,次看水理,次看朝山朝水”,并借助“地理五诀”:“觅龙”、“察砂”、“观水”、“点穴”、“择向”方法来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需要用到龙、砂、穴、水、向等堪舆文化的概念、原则和处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借助自然环境而不是通过大规模改造来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人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和谐相处。

“理气”派的理论实践借助风水罗盘作为实践工具来辅助其实践。“理气”派的理论实践常见的是游年八宅法,即通过对宅主所属的命理之卦的测算来布局住宅的门、床、房间、灶及厕所等的相互位置,“宅卦”与“命卦”相符则吉,反之则凶。这种方法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改造。宅内环境的理气布局主要涉及到门窗的设计,卧室、灶、厕等的布置,厅堂和书房的设计以及家居设计的禁忌。这些实践某些内容如卧室、灶、厕等的布置中厕所不可正对床头等原则,符合满足人居环境舒适、安全,人与环境和谐的理念。从这些理论中寻找房屋布局设计的灵感有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四、总结

传统人居环境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理论和方法不仅指导着传统社会人们的成产生活实践,对于今天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仍旧具有重要意义。堪舆文化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谋求人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共生局面,追求人文美、社会美、自然美状态下的人的幸福感的提升,其理论精华可以为传统社会乃至当代社会的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从家居住宅的选址布局到室内装修布置,都可以在堪舆文化中寻找到可以应用的相关方法。除此之外,堪舆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聚落选址和家居风水布局,堪舆文化所蕴含的哲学内涵在学术、历史和传统文化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堪舆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自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沉淀了其精华的部分,但同时也冗杂了一些糟粕的东西,对待堪舆文化要从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来指导当代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其他人在看啥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与方法评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