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车改革在路上
自十八大以来,公车改革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种种障碍似乎都不再是问题: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组合拳、简政放权促改革的动真格、对中央八项规定的坚持巩固深化,让人民群众对新一届领导集体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有了深切的认知和认同。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干部公务用车,全面公车改革正式启动。经过半年推进,今年1月份,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基本完成,车补已出现在中央机关公务员的工资条上,首批国家和中央机关取消的三千多辆公务用车在去年底已封存停驶,之后,更多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将进入拍卖、分流、淘汰等处置环节。
中央机关今年初基本完成车改,近半年时间后,今年5月底,《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至此终于有一个省份打破僵局,徐徐拉开了本轮地方公车改革的大幕。广东车改方案显示,该省6月底前完成省直机关公车改革,9月底前完成市县改革。广东是新一轮车改启动后,首个出台车改方案的省份,而截至上半年,包括江苏、湖北、山东在内的一些大省仍处在讨论车改方案的阶段。地方公车改革进度滞后,导致违规配备使用公车的问题多多。我国对公务用车此前实行实物供给制度,由此产生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问题,传统公务用车模式造成严重的财政浪费,也引起社会普遍不满。近年来,违规配备使用公车一直是纪检部门打击查处的重点,但是,如果不彻底改革各地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各种违规用车问题就难以根除。
要使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从中纪委的“排行榜”上消失,必须加快地方车改的进度,推行与中央国家机关车改接轨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坚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并以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相关车辆,才能彻底断了一些公务人员违规用车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