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文化点评 >伪“心灵鸡汤”,还不如寻找真“正能量”

伪“心灵鸡汤”,还不如寻找真“正能量”

2015-12-14 14:39 作者:柳烟卿寒 阅读量:736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最近不幸“被山寨”,自她在12月7日发表诺贝尔奖获奖致辞以来,盗用屠呦呦之名编造的“山寨”获奖感言火速占领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对此,有网友发出感慨:“别让自己的脑袋,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微信公众号营销人士在采访中谈到心灵鸡汤的存在是一些公众号的营销策略,最积极转发这些“鸡汤”的一般是房地产公司、美容院等。(广州日报12月14日)

我们的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名人,前面有马云、莫言甚至白岩松,现在又来了屠呦呦。这些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尊敬崇拜学习的人。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不管是朋友圈还是微博甚至是QQ空间,每一个地方都能够看到类似“某某说你怎么样就能成为下一个谁谁”这样的文章。简单的说,每当有一个火起来的人物出现以后,我们的交际圈里就会前仆后继的出现很多很多“心灵鸡汤”。

可是,鸡汤喝了那么多,我们却还是没能够得到该有的营养。

我们的一部分国民总是行走在追求别人成功经验的路上。一听到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大家就蜂拥去看莫言的小说,不管是《蛙》还是《丰乳肥臀》,都一致得认为是好。莫言的文字不错不假,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相信莫言会写那么多的心灵鸡汤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前不久看见一篇署名莫言的关于爱情的小文章,说的是香烟爱上火柴,然后就会燃烧自己之类。我只想问一句,这不就是某一首歌唱的那样:香烟爱上火柴,就注定被伤害?

我们的社会不缺少真正的正能量,没必要整天去看这些所谓的假的心灵鸡汤。那些辛苦工作的人散发出来的能量,才该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这些心灵上的东西不好,只是我们越来越多得被这些东西左右了,关键在于,好多还是假的。比如屠呦呦,一个搞医学的,会整天腻腻歪歪地去写那么多得煽情的东西?就像某个网友所说:真正的大科学家,不必抒情,只谈专业。术到极处,几近于道。东西不好才用情怀补,甄嬛牌、马云牌、莫言牌、屠呦呦牌,这些鸡汤都是一个调味品,被翻来覆去地用……说到底,这些都是老梗,一直都没换过的。

我们需要的是正能量。而不是假鸡汤,就算喝了那么多,也未必能够真正得到营养。我们当有自己的识别,能够真正从中学到东西。

其他人在看啥

    《伪“心灵鸡汤”,还不如寻找真“正能量”》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