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全国文艺评奖制度,让文艺是真文艺
我们的国家从来不缺少优秀的作家。从最开始的屈原宋玉再到东坡王维,甚至李白杜甫。近代也出现了诸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老舍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家,艺术家也涌现出诸如梅兰芳之类。现代也出现了像莫言、余华这样的大家。莫言甚至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史上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段,那个时候各家共存,形成了文艺上的欣欣向荣之景象。现在我们的文艺界也同样向着这样一个方向在前进。
刚刚结束的矛盾文学奖,评选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这里的很多作品的受众并不是普通民众,所以在矛盾文学奖结束之后,很多民众评论说这都是什么,看都没有看过。我们的文艺评奖在目前存在很多的问题,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深刻的反映社会问题,体现人性或者追求理想。不管是美好的或者是不美好的,都应该成为深刻的主题。但是,我们的作品在很多的时候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曲高和寡是目前很多作品存在的大问题。
现在的作家,我觉得余华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个。他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兄弟》等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但是余华在国内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作家,甚至还比不上郭敬明。就如一些网友所说:现在评选出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真的是没看过。矛盾文学奖旨在颁发给优秀的作品,在历代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陈忠实的《白鹿原》。不过除了这两部作品之外,现在能够叫得出名字的乏善可陈。到底是因为现在这些作品太文雅我们不懂,还是这些作品已经脱离了群众路线?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在出台这样的文件,规范全国文艺评奖制度,无疑对文艺工作者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不管是小演员还是大制作,不管是小作者还是大学者,在这样的制度下都能够找到利于自己的那一块蛋糕。我们的国家不缺少优秀的作家,也不缺少扣人心弦的文艺作品,我们的各种文艺评奖,如果能够严格的按照规定去执行,去发现每一部作品,而不存在谁名气大就是谁这样的偏见,那我们的文艺发展才能够到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度。
我们有着无比庞大的受众群体,高山流水只能够玩出风雅,下里巴人才会让更多的人认可,我们的文艺只有贴近生活,贴近民生,才能够算是最长远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