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生活随笔 >致大学退学的一万同胞

致大学退学的一万同胞

2016-05-24 14:55 作者:永不堕落的水手 阅读量:6825 推荐11次 | 我要投稿

我不想再回忆我的过去,虽然退学才过去差不多一个月。我发现这个社会很现实,没错,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真的很现实。你我都曾这样幻想:“努力读书,高考录取通知书上还写着某中国某名校的校长签名”那就是未来四年得度过的: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一门专业,并顺利毕业,参加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和家庭。当然还有,得到一段美满的婚姻,一家人元宵节围在四十二英寸的液晶电视上看着小品。周末在某小区公园散步、放假时躺在草坪上呼吸新鲜混有泥土的空气、国庆到处旅游、拍很多美食、风景上传到空间、朋友圈、拥有一个事业有成的未来,那是多少美好!

然而,我现在清醒了。回到现实,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和我过去的那十八年。当我拼命读书、课堂笔记写满那一叠叠的小册子、近视又默默在加深时、我看到了高三教学楼梯口那墙上的、那横幅、那写满高三全体学生名字的“百日誓师”标语。我也曾每天6:30起来赶快吃饭赶到教室读背文言文,每天重复地做习题,听老师讲解,晚上四节自习,每天凌晨才关掉手电筒去睡觉。那不是我的高三,而是所有此届学子赤裸裸的高三。

我努力过,我承认我还不够努力,但是我不后悔。我去年为了高考而努力了那些月,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学草稿、那些深夜还在宿舍一起吹牛聊天、躲在被子里玩手机的家伙们,此时的我正在写这无聊的记述,而你们又在中国哪所大学里呢?我拿到那个录取通知书时,我没有表现得吃惊、更没因落榜而哭泣、甚至跳楼自杀。我录取了一个大专,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我明白,我得学修车当我以后的工作了,那天,我的父亲面色略显不安,我亦然。

我是一个内向、自卑、胆小、懦弱、不爱说话的人。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看到那一群群穿着讲究、拿着苹果手机的大学生们,我再看看自己穿了三年的外套。哦,我明白了,我不属于他们的圈子。我越发迷茫,我越发烦躁。开学时宿舍要买空调,原价每人300元(宿舍共6人)我舍友QQ上发消息给我,说我转150元就好了。我同意了,这个我可以认为是“施舍”还是“同情”,再或者就是“帮助穷人”。我作为一个开学就拿着《贫困助学申请书》去找辅导员的大一新生,手还是有点抖,虽然我初中高中都是拿着低保证、复印件交给学校的。可此时,我发现周围的同学变得疏远我,我没有感到奇怪。我本就该受到如此的待遇嘛,我又没有钱请他们吃饭聚会上网,我能做的就是每天看着班群发的聊天消息,默默看着,不回复。

我不想把太多负面情绪带到这里,我曾经盛夏独自呆呆地看着夜里的星星做梦,也曾拖着疲倦不堪的身子走向归家的路途。我不厌恶、怨恨我的家庭,它没有给我物质生活的富裕,但是它教会了我做人的原则、节俭、还有为改变家庭而需要付出的艰辛。我想,孟子的那句话很适合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是的,我还是选择了退学。我不想每天在课堂上听高等数学,重复那些我认为没有用的知识,我不愿用脑子来消化吸收这些公式。也许我真的很自私,我原本可以用不笨不聪明的脑袋熬过三年的,最后拿到毕业证,完成学业的。我并没有这样做,也不可能再想这样做了。

当手上拿着我不感兴趣的专业课本时,我每天走在固定的路上,那些打扮得很漂亮的女孩子、留着长头发,悠然地去图书馆、教学楼、食堂、宿舍楼、我认为挺好的,至上看样子她们精神面貌挺好的。像在一个传授高等教育的学府上深造的国家栋梁,企业人才,公司精英。还有那些花二三百元染个黄头发的男同学,挺好的,这一切都挺好的。在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中,完成学业,直到离开校园,提着行李最后一眼看着曾经大学生活过的地方。这就是中国学子的四年时光,显得平淡,却规律。

我不知道为什么每年这么多人退学,有些重点大学的也会考虑退学。其实我是知道的,我只是不太明白,我不明白自己辛苦努力了十二年换来的《录取通知书》此刻将变成《退学申请书》。我更不明白,那些大三大四即将完成学业的人,还在考虑退学甚至复读。当然,因为学分不够,得重修或学校强制退学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机会给了你,你却把它扔得远远的,再想拣起来机会早没了。

能休学就不要选择退学,很多时候是自己的“一时冲动”,我不知道你受了什么委屈、被什么人骂了、到底在想什么、你我得明白,退学就意味着你得收拾行李,整理床铺,坐上火车离开这个学校。同时,我也鼓吹能退学就不要选择休学,有的垃圾学校就是一个“公司”,只要你交了学费,它的目的就达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多媒体都没有、舍友喝酒吸烟乱吐痰、脏话能把天花板骂穿、你当初被招生老师“骗”来了还是被班主任“误导”了我不得而知。我能理解的就是这个学校是吃人的,你在这里是混日子的,你最后的毕业证一文不值,当然,你也明白自己的道路该怎么选。看到了是“坑”还敢跳,我无话可说。

退学的原因几十种,我不想太过唠叨,这样显得我没素养,虽然我本就没素质。因为高考考差了而录取的不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而考虑退学的。只要你自认为脑子聪明,家庭条件等各方面容许你复读,再花一年的时间拼一回,那将是无比光荣的。由于身体健康问题,疾病方面而考虑退学或休学的同学,我并不知道怎么理解这件事,身体重要还是文凭学业重要?有些可以算是疾病,可严格来说又不是。自身的心理问题就比较难说了,我不敢跟陌生人说话,我不敢一个人去理发、打菜、或是坐车。没错,你和我都是孤独世界里的孩子,可除了改变,还能为此逃避多久?

退学后的你我还干什么,一是出去打工、服务员、电子厂的普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二是学个技术,在学校你放弃了这个未来是你职业的专业,而想融入这个社会,没有一技甚至多技之长的人是难以立足的。谁也不想打一辈子工,可现实告诉你,你不工作就没饭吃,没衣穿没房住。三是靠家庭亲戚的关系,你可以退学去家里的店帮忙,或直接“子承父业”。没错,所以很多读大学的人为了不是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理所当然地买个四、五千元的高端游戏电脑,度过漫长又短暂的四年,最后把毕业证随手放在自己的床柜里,把父母经营的门店接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后人家自己还是有房有车有老婆。这就是所谓人生的差距吧。

有些人看到这些就会发笑,可他笑就笑吧,我并不感到有任何问题。很多人不想安于现状,可依旧困顿在自己狭窄的空间。我其实也在这个漆黑的地方原地打转。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往哪走。

我并不是在讥刺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人,因为我没资格这样说。我也能曾这样想像大学生活: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参加集体活动、聚会、联谊、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天去图书馆学习、周末兼职、是呀,这才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在校应有的风貌。

我离开了将近五个月的大学校园,同中国其他省市的退学的一样,迷茫无助,不知道自己何时后悔何时躲在被子里哭泣。我没有患抑郁症,我只是比其他人话少,面怯。我知道电话那头的父亲显得憔悴,我知道自己让他失望了。我又如何抗争这平凡的命运呢?我脑海里浮现的依旧是父亲扛着锄头在挖花生的模样、我记得他摘辣椒的动作、我记得他打农药洒化肥的那双厚茧的双脚、还有那,发黄渗黑的指甲缝落着烟屑的大手、他操劳了一辈子,指望我能考上好大学,出人头地。可惜,我退学了。

我支吾地回复他我退学的原因,可我仍不愿把声音压低。我不想告诉他我害怕受到亲戚们的嘲笑,我也不想躬着腰向他们问好。我已经选择了退学这条路,那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未来的路很难走,没有人帮我把路上的泥巴、杂石、水坑清理。最多,只能靠我的双脚前行。要么通往农村的稻田插秧,要么通住城市的高楼闯荡。

有多少同学热爱自己学习的专业?在正常情况下,一堆大学生中热爱自己专业的人不超过5%。要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热爱,绝对不会有精彩可言。现在的大学生不像年轻人,没有理想、没有激情、说话没有底气、内心没有动力。要想实现一个愿望、做一件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品位、有自己的讲究,而你却没有。

梦想是比较模糊的,短暂的,具有强烈的不定性。今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憧憬,但也许一夜之间,就忘得一干二净,又重新对另一种生活开始执着起来。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庸人呢?因为不想去冒险,不想去开创,不想去打破现状,更不想去为了一个特别的东西付出特别艰苦的努力。没有这些特征,你的18岁就和80岁差不多,甚至会认为,将来安安稳稳的就好了!安安稳稳的还要你到这世界来走一回干什么啊?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不能求安稳。

其实在很多职业中,有些人只是因为混日子或者找口饭吃稀里糊涂进来的,这些人一辈子很难真正成为这专业的高手、人才、大神,也很难达到一个自我认同的境界,在这个“文明”(请允许我加引号)的社会,未来到底是浪费在那张干净的文凭A4纸上,还是靠自己的双手扛起沉重的包袱打拼青春的岁月。

一个人在学校里待的时间越长,呆傻程度就越高。当然,也不能只在社会上混,读书也是有价值的,不要把这两件事分离开。书和社会上的知识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书是一个系统,读书最要紧的是让人对每门课都有一种底气。所以,一个知识分子和社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有理论体系、受过系统训练、说话的时候能说得更深远,这就是读书学到的基本能力。

只有很少的学生出于自己的专业喜好而选择了目前的专业,其余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与中学老师的建议而选择了目前的专业,自己一直对专业并没有感觉。另外,还有接近40%的同学由于学校专业调配而读了现在的专业。实际上,专业调配把学生因为家长与老师对他们的前提分析而进行的专业选择所形成的最后一点感觉也摧毁了。

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就真成了一大群不知道为何而学也不知道学了有何用的人。在这样的专业领域待了几年之后,他们把时光当成了特长,以为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人才。后来毕业后,猛地发现自己穿的工服是120元一套的普工服装。再过些年头,也就在3-4k元的电子厂混过了自己的青春了。

大学的考试会让大家越来越聚焦在标准化且特别容易忘记的知识上,也会大大削弱人们对多元化知识的兴趣。地位崇高的考试会大大挤占学习者培养动手能力与行动能力的时间与精力,还会模糊其他职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的价值,让学习者越来越习惯于只关心那些会出现在考试大纲里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考试能力越强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反而可能会相对越差,多元化知识结构与反应性适应能力也相对越弱。

大学上有很多课程:比如高数、所有同学的及格标准是60分,也就是说你只要考试通过了这个切线学分就到手了。(专业是数学的除外)满分是一百分制的,可为什么有些同学喜欢、愿意花那几天、一星期、甚至每节高数课都把笔记做的满满的,最后你能考到80-90分又能如何?这个专业挤掉你其他时间得到的难道是为了老师夸你学习认真聪明,还是同学羡慕你的成绩?不!没有作用的理论知识只属于思维混乱被制度奴化的人。

永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未来没有价值的事情上,那样做,十年后只能在自己的家旧书架上找到一叠叠做得满满的、工整的、认真的高数笔记。我认为那就是写满符号的垃圾!是我早烧了,或扔给废品回收的老爷爷了。

人本来的能力与能量远远比我们现在的教育与见识开发出来的要多,如果我们早年多锻炼、多行动、多培养闯荡的精神,那么我们在整体的进取心、拓展能力与承受能力上就会不同凡响。我感谢自己生在农村,从小就需要做那么多的事情,也感谢自己身处在平民的环境中,知道勤奋,也能承受磨炼。

话说回来:最可恶的是有些大学本来没那么教学能力,净靠编些性感的专业名字来招生;老师乱教;学生也是稀里糊涂地乱学。那么多新人都以为社会上的职业真如这些专业那么无聊、无趣,因为也在最好的青春年华荒废了培养专业热情的机会,还误以为己属于专业人才,不再学其他知识。

有些老师讲课我喜欢听,说人生、聊社会、幽默风趣。有些老师的课无聊、乏味、照着课本熬完45分钟,板着脸自言自语。他脑袋里装的是离下课还有多少分钟、这道题不会跳过、拿着工资不是为了三尺讲台几十人的学业未来。可还等着成为中级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大部分的企业家,包括上市公司的企业家,超过一半都是大专以下的学历。他们的社会行动能力很强,即使没上过大学,也不受什么影响,像美特斯邦威的老总周成建,像最近培训行业里最大的聚成公司的老总。而那些教授开的培训公司,都是小规模的,都干不大。有社会行动能力而考试没有考好就不太受影响,但是有考试能力而没有社会行动能力的话,就基本上不行。

不是文凭不重要,没有文凭,你连应骋的资格都没有。文凭和能力哪个重要?我真的说不清,大学生活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东西,可能是你出社会不可能学到的,但是,对于种种原因想退学的同学来说,大学就是一座监狱,没有光明,没有目标地去食堂打菜,回宿舍连Wi-Fi,每天重复自己违背本意的事情,你愿意花费几万元和你三四年的青春在这里吗?我知道你在考虑父母会因自己退学而伤心,我知道你在犹豫,退学后能干什么,我明白你烦死了,每天拿着几本自己学的专业的课本,去教室,坐着。听又听不明白,想睡觉,等点名,下课。回去吃饭,去宿舍睡觉玩电脑。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一星期,一个月,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学到什么?

其他人在看啥

    《致大学退学的一万同胞》的评论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