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 >曾国藩为什么打了皇帝三巴掌?

曾国藩为什么打了皇帝三巴掌?

2016-08-16 16:19 作者:永不堕落的水手 阅读量:300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之气。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若凡事不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待屈,做不得事。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不该顺时,不可趋时。若能言不妄发,行不乱动,居心平,可历世路之险。含垢忍辱,可验我之品性。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者,交之必盛。邪正看眼鼻,功名观气概,有志,有识,有恒者,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无好小利,人以诚,则业可大可久也。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行事不任心,說话不任口。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富贵功名,人世浮荣。遇诡诈百端之人,不可测度,以诚待之,彼术自穷。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体格虚薄,精散神疲,面衰体弱,又何欲图大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禁大言以务实。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广其识则天下大,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既有定识,又有定力。人不可无缺陷。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其他人在看啥

    《曾国藩为什么打了皇帝三巴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