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随笔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2010-12-21 22:46 作者:妤婧 阅读量:6255 推荐17次 | 我要投稿

这几天因为心绪波动,浮躁了很多。幸而与朋友交谈有所领悟,如沐春风。呵呵,感谢。

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让心灵在高尚的知识领域里遨游,才又一次明白,原来,自己是如此渺小,渺小得不值一提。茫茫宇宙的角落里浮着地球,而地球上的人类也只是过客而已。我们个人,在整个人类里又算什么呢?虽然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好多时候,被世事所扰,我们会忘记。先人探索了太多的已知,我们尚不能参透一二,何况未知之事!想至此,虽身处居室,却心已豁然——这便是读书的一大妙处啊。

至于人生,就像蜉蝣一样,朝生暮死,化为尘土。之所以觉得漫长,是我们只站在本身思考的缘故。井底之蛙,总是以为头顶上的面积够大了,却想像不到,在井口之外,苍茫辽阔,无边无际。正所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拘于虚也。海之博大尚且不足以与宇宙比拟,何况小小生灵呢?

人的情绪,时刻变化。有微妙,有起落,有激昂,也有垂丧。有人喜形于色,有人藏于心中,有人因物而悲喜,有人宠辱皆不惊。总之,每个人的心都如同一潭湖水,被风雨吹打,被山石侵扰。如果不能读益书,阅世事,交良友,走天下,又怎么能够开阔眼界,打开心结呢?

明白了这些,便知道,生命虽然有限,意义却没有边沿。知识可以打开生命之门,让我们脱离庸俗无知,大步迈向高雅的殿堂。在知识的海洋,以历史长河见证人类辉煌,以文学经典陶冶己之性情,以无数仁人告诫生命之责任……因为有责任,人类才会前赴后继,勇向前奔。

知识之浩瀚,文字不能尽述。只是,它带给我们的精神,像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打开那把文明之锁,它便吸引着所有向往高尚的灵魂。

人分三六九等,这是世俗的说法,是按贫富阶级的不同而划分。而人的尊严和品格是平等的。但是一个灵魂高尚的君子,和一个行为龌龊的小人,又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所以,在精神文明的世界里,人和人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异。遗传基因,生长环境,教育程度,等等,这些不同,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们。恃才自傲者有之,言过其实者有之,戚戚于贫贱者有之,汲汲于富贵者有之……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用于精神世界的态度,也应同此理吧。

如《红楼梦》中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固然,高洁如梅,是一种人生志向,不同流合污,也是堪为称赞的品质。可是,她却少了怜贫恤老的情怀,还是宝玉想到把刘姥姥用过的杯子顺便赠送于她,换些钱来过日子。这样的高洁,于他人无益,不效也罢!

人处于社会之中,离开别人是不能独活的。所以爱因斯坦说,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连这样一个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都是在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社会,对待周围的人们,我们这些碌碌无为的小人物,又怎么可以骄矜自傲呢?想到这儿,我未免也觉得惭愧了。

古有漂母饭信,不为报也。一方面是说供给韩信饭食的洗衣妇,并不是为了图求报答才会做此善事,说明助人的最高境界,乃是施以善举,不求回报。当然洗衣妇的言辞也激发了韩信的斗志,这是别层含义,暂且不提。另一方面,韩信做了齐王后还是赠以千金以示谢意,这又告诉我们,知恩必报,人之心也。求不求是一回事,报不报,是另一回事,这样的和谐,才是人性的和谐,才是因善念而获感恩,因感恩而体现人性之美。写至此,又有惭意滋生。

人之为万物之灵长,不仅是因为在生理上能直立行走,能用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人可以学习知识,增进智慧,以德行立身于世,以胸怀包容天下,以胆略纵横人生!

如果朋友也如我最近之消沉,那么去读书吧,尤其要读诗词。读一读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一读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如果你一向激情四射,却苦于不能内敛,也去读书吧,读一读李清照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读一读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们的人生,要内外兼修。

平和了心态以后,静下神来,在书海徜徉,穿古历今,游弋中外,你一定觉得,人生,别有一翻天地!

其他人在看啥

    《读书心得》的评论 (共 0 条)

    • Guest:人志远大,心自广博,虽你我沧海一粟,但心胸志向也应浩瀚如海 非常漂亮的文笔,人就应该内外兼修:piaoliang
    • 王德福:心静自然凉...........
    • Guest:宁静致远,读书以熏陶人格。
    • 木易:不错,我喜欢这文字:)
    • 嫁给五月:读书可以增长智慧开悟人生。。。
    • 卫斯理:始终相信这样的论断:语文就是你这个人。这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感兴趣与否,我感兴趣的是有趣的,好玩的,甚至有点怪异的。就像能让我感兴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