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醒难眠
睡梦中,突然醒来。打开灯,给女儿盖盖被,一看钟表,午夜12点。
已经忘了梦的内容。只是奇怪为什么而醒。关灯合眼时,再难入眠。
脑中浮现的是父亲衰老的身躯,黯然的眼神。又仿佛那身躯,那眼神竟是我自己的。惶恐,不安,辗转躁烦。真的是这样吗,父亲的孤独,我无力改变。而我的孤独,也将终身随形?繁华如梦,空有光鲜,人总是摆脱不了宿命的纠缠!如果人,失去了激情和向往,前途一片迷茫,生命如同死灰,内心被黑暗笼罩,没有阳光......实在不敢想,为什么我这样的年纪却生出如此的感慨,真到了“枯形阅世”的暮年,又该如何呢?
人,还是不能太过聪明。这个聪明不是指智商和能力。而是说对待世事的心。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而她之悲,便在这一窍之中。伤春悲秋,情感细腻,与封建礼教实难相容。于是香魂被摧,泪尽而终。或许拿她自比,一来惭愧于不如,二来不同于时世。但是,心思之敏感,灵魂之苛求,给我带来了诸多的烦恼,深夜尤甚。有时候,真恨不得丢了这些忧思愁绪,哪怕迟钝一些,乐得逍遥。怎奈这股忧愁与生俱来,挥之不去。
越这样想着,就越是烦躁。还是打开灯吧。一眼看见枕边的书。是冰心的散文集,昨晚看了一会儿,便放在这儿了。既然毫无睡意,就拿它来挡挡心事吧。随手翻了两页,却无法静心赏读——这几天都是这样,看不下书,闲来无事只好写字以定心——古人说“开卷有益”,的确没错,不过这卷,必得是好书,尤能得益。虽然不能细读,却个别语句还是帮助了我。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让我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人生,不至于一味悲观。一句是:施者比受者要有福。这句话出自圣经,冰心前辈以此为题作为散文,写于她九十岁高龄。因为没有细看的缘故,内容就不能详述了。只是这句话,在我不安的此时,有了一点莹润之功。嗯,那么就努力做个施者,施多于受,大概也会使人生焕发出异样的光彩吧。另一句便说不出原句了,大概意思是,梦,总能揭露出人的潜意识。想想刚才使我醒来的梦,虽然不能忆起,却终究不是美梦,不然怎么会牵动了我内心的忧郁和烦躁呢。不论我怎么努力,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对孤独的恐惧,并且根深蒂固,无法拔去。又想想以前梦过的事,很多都是重复的场景,而且熟悉又陌生。或许那些童年的记忆也从不曾失落,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被我藏进了潜意识。这样想来,梦,还是一个神秘莫测而且不可缺少的东西。
这样受益于字句而产生的正面思考,使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但是仍旧没有睡意,反而因为思虑的缘故,越来越精神了。索性穿衣起身,在别人睡梦正酣的时候,呵着手,在冰冷的键盘上敲下自己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