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随笔 >伤离别——(浅谈《西施秘史》观后感)

伤离别——(浅谈《西施秘史》观后感)

2012-03-04 19:32 作者:海茵 阅读量:5490 推荐10次 | 我要投稿

一连数日,利用了闲暇之余,在网上观看了近期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西施秘史》,昨晚子时,已全部观看完毕。

因为深深被剧中的情节所感染和打动,之后不由进入自己的空间里写下了后附六个金叹号的三个字:“伤离别”!!!!!!

而在我写下这三个字之前,已然泪流如注。

而今天我想写,想说的,也是在昨晚观看完这部剧制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和萦绕于心的“离别”之感,“离别”之思,和“离别”之惑。

问自己,为何而哭?我似乎一时间无法诠释的清楚,只是感觉到,那一瞬间,内心已然百感交集,慨叹万千!

又是为谁而落泪?

或许是为西施,为夫差,为范蠡……也为太多太多在这部剧中所有赫然而逝的每一个人?

而这些所有的人当中,有着那一心胸怀天下,忠心耿耿,却终没能得到理解,后不得不悔恨自刎的吴国忠良伍子胥。

或许,他悔就悔在,那一腔的抱负和热血终还是没能得到施展,而恨,就恨在,夫差的执迷不悟,孤傲自负。

或许此时的那一滴泪,真的是发自内心,为他那赤诚的拳拳报国之心,但却怀才不遇,而感到惋惜吧!

还有再就是那些为了争名逐利,百般邀宠,不惜损人“利己”,而受到君王冷落,甚至丢掉性命的女人,如卫姬,如王后,如郑旦……

此时真的不禁为这些处心积虑的女人们感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郑旦在即将离去的最后一刻,在西施的怀中微微吐出的那几个字:“我……希……望,我们……能再回……到……我们的……苎箩村”时,对她的所有憎恨,又刹那间烟消云散,似乎是读懂了她在那一刻所有的无奈与纠结,所有的痛楚与悔恨!

但,真正更多的触动了我的,是这部剧制的最尾声的部分:勾践蓄势待发,卧薪尝胆,之后打败吴国。西施得知夫差的死讯,不顾范蠡深情的挽留,毅然抱着装有夫差头颅的盒子,连同她腹中的胎儿,一并从高高的悬崖边坠下。随后,伴着西施生前一幕幕难忘,美好的画面的重演和回顾,一曲《情心命》将那人间真情的凄美、跌宕和悲怆之感渲染和烘托到了极致。

情所至兮,

心乃碎,

心乃碎兮,

命乃醉,

命乃醉兮,

情乃真,

情乃真兮,

心乃静,

心乃静兮,

命乃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西施的爱,爱的真切,爱的深沉,爱的纯粹,爱的干净!而她,无疑是这部戏中,最完美的爱的化身。不能不说,无论对于范蠡,还是夫差,西施的那份用情至深,很难不让人动容,即使以“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它,也毫不为过。

只是慨叹,“自古红颜多薄命,独留青冢向黄昏”!

唯一遗憾的是,此时的范蠡依然深爱着西施,一心想着在他完成了复兴越国的大业之后,携西施一同浪迹天涯,白头到老。

然而,西施回绝了,那样义无反顾。

无奈,西施早已心有所属,她的心,终归是没能放下夫差,更没能释怀掉夫差生前对她的一往情深。为了这份爱,她甘愿为夫差殉情。

此刻我想,这西施,在坠入崖底的那一瞬间,心里早已对“情”字的定义,有了她自己的诠释:范蠡可以为了国家而舍弃西施,而夫差,却为了西施而丢了国家。所以,那一刻,她觉得她没有理由不追随夫君而去。

而范蠡依然深爱她,可无奈,她的心早已覆水难收。

往事霏微,来生青脆,红尘一恋心泣泪!

“情”与“义”,究竟孰轻孰重,或许,只有痴情的女子,才能够领会和解读它吧。

其他人在看啥

    《伤离别——(浅谈《西施秘史》观后感)》的评论 (共 0 条)

    • 鲲鹏:悲凉的美,如落叶之美
    • 泥人:秘史一般都是戏说成分比较多,不过有了海茵的推荐,我一定要看看。
    • 海茵:嗯:)
    • 海茵:其实对一部影视剧的喜爱,也是见仁见智。或许有些人爱看,有些人就会不屑一顾。还有就是,这和一个人的性情以及在观看时的心境也有分不开的关系。写出它,宣传目的为其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被打动了!:)
    • 海茵:马景涛的表演,让人折服!
    • 小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 www.qrz6.com:我愿是那摆渡的人,只为等你的到来。
    • Guest:没有兴趣看,但看了你的评价,,很是心动
    • Guest:西施的用情如此之深,我看了这部片子,心里也是感慨万千,同感!
    • 小月:反正秘史就比历史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