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让生命绽放华光——(记电影《遗愿清单》影评及观后感)
导引:
一个是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CEO,另一个是一家普通工厂的机修工人,然而,就是这样两个社会地位,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迥然悬殊的老人,在生命即将终结的几个月里,却成为了至交。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相识,又是什么原因,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爱德华是一名CEO,拥有着一家属于自己的医院,一生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打拼下一份成功辉煌的事业,并在步入暮年之时,已然身家数亿。
然而,命运难料,一次在他给下属们开会的间隙,突然猛烈的咳嗽了几声之后,发现手帕上出现了血迹,这时,他才意识到他可能得了绝症。果然,后来的诊断结果也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他随之入住了他自己经营的这家医院。
与他居住在同一间病窒的,叫卡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机修工,显然,这两个人,身份和地位,极其的悬殊,然而卡特却拥有着许多爱德华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一个深爱他的妻子,和三个有出息的儿女。
而相同的是,他们俩个人,几乎是同时被命运宣判了死刑,他们生命里最后的时光,已寥寥无几。
而就在死神向他们渐渐逼近的最后时刻,他们俩人各自罗列了自己的“遗愿清单”:帮助一个陌生人、大笑到直至落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跳伞、去埃及看金字塔、猎狮……
于是,他们兴致满满的开始了他们的世界之旅,去了极地冰原、开罗、西藏、印度……许许多多的地方。
他们平生第一次尝试了从万米高空坠入云端的冒险体验,和疯狂的飙车……似是在用他们最有力的冲刺和呐喊,挑战和笑迎着死神向他们的呼唤,此时此刻,仿佛他们的生命,已经得到了最后的升华,和最美的绽放!……
他们去了埃及,在俩个人静静的遥望金字塔的时候,卡特认真的问了爱德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获得过快乐?爱德华想了想后,告诉卡特说,算是获得了。卡特又问了他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带给别人快乐?爱德华沉思许久,没有正面回答,但,这时他娓娓道出了留在他内心深处最触动他的隐痛,他先后娶过四个女人,但最终都离他而去,唯一的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也因为无法接受和理解她父亲对她的爱,而和她父亲反目,至今互不相认。
说到此处,他发现,他内心无法准确诠释“施予别人快乐”这几个字的含义。
他不明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卡特那么的普通,平凡,但却拥有着在他眼里难以企及的幸福和温暖,而再看他自己,虽然拥有着让世人仰目的富足,可到头来,却为何如此孤单?
而此刻的他,确定自己,并不快乐,而那些曾经终其一生追寻的东西,瞬间,仿若过眼云烟。
这时,无情的病魔,正一点一点侵蚀着卡特的身体,癌细胞已扩散到脑部,爱德华前来看望他,在病房里,他们读了一段有趣的文字,以至于两个人开怀大笑,直到流下泪来。
走出病窒,爱德华打开了卡特思虑再三写给他的一封信(卡特在写这封信之前,一次途中,他想安排爱德华与他许久未曾谋面的女儿见上一面,想通过帮助他,而让爱德华从此可以与女儿冰释前嫌,然而卡特的这一举动却激怒了爱德华,因为他觉得卡特这样帮他让他倍觉尴尬,很伤颜面,因此被他狠狠的拒绝了)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爱德华,过去的几天里,我思前想后,试着决定是否该写这封信给你,最后我意识到,如果不写的话,我一定会后悔。所以下面就是我想说的...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不太愉快,我当然不希望旅程就这样结束。我认为我该为此负责,所以,我向你道歉,但老实说,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我还会这么做的。对你所做的一切,我无以回报,既然如此,我想要求你,再为我做些事情,找到属于你生命中的快乐。你说过你不是泛泛之辈,你当然不是,但泛泛之辈的生活,也各有不同。
我的牧师经常说,我们的生活如同溪流,朝着同一条河流奔去,无论是朝着天堂的芳草地,还是在瀑布的迷雾中,寻找你生命中的快乐,亲爱的朋友,闭上你的双眼,让溪流载你回家”……
而在这之后,爱德华真的见到了分别已久的女儿,和他年幼的孙女,而此时此刻,父女之间的一切恩怨都已烟消云散。
可是命运最终还是无情的夺走了卡特的生命。
在卡特的追悼会上,爱德华做了发言,间歇,他几次哽咽以至于情难自抑:“午安,我叫爱德华·科尔。我不知道其他人在这种场合说什么,说实话,我过去一直都避免这种场合。事情很简单,我爱这个人,我很想念他,我和卡特一起周游了世界,令人难以置信,三个月前,我们还互不相识,我希望,这听起来不会很自私,但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他拯救了我的生命,他比我更早知道了生命的涵义,他认为结识我,是值得的。对此,我深感自豪。最后,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为彼此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这个时候的两位老人,几乎是实现了这份“遗愿清单”上的所有愿望,唯独因错过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机而没能实现“欣赏最壮丽的风景”的遗愿。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爱德华去世后,托马斯将他们俩的骨灰合葬在了珠峰之顶。
如两位老人所想,他们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