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吃空饷”须“防上”用力
走过2014年的中国,留给人们太多记忆。这其中,有经济的“新常态”,有北京的“APEC蓝”,还有领导人出访行程背后的外交新局。匆匆这一年,人们体验党风政风的持续好转,喝彩反腐重拳的强势出击,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红利,感奋法治中国的坚实奠基……(人民网,2014年12月22日)
“吃空饷”指是指公职人员,不上班照样领工资,享待遇。吃空饷不仅败党风,而且惹民怨。党和国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认识到吃空饷的严重危害,近日开展了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其效果理想。同时,活动中还清理违规会所512家、排查奢华浪费建设项目212个,清理清退“吃空饷”16.3万人,查处参赌涉赌党员干部7162人,清退参加“天价培训”的领导干部2982人,清理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6.3万人。虽然此次专项整治行到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光清退,而不彻底铲除其滋生的土壤,不进行防治,早晚又得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只会治标不治本。
笔者认为,要想彻底根治吃空饷的病根,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清更要防。此阶段的集中整治,清的效果已达到。此后我们更应在防上面下功夫。
首先,以思想观念先行,加强反“吃空饷”文化建设。正确的思想认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之所以吃空饷律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反“吃空饷”文化气氛。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没有廉政服务意识,没有反对吃空饷的自觉性。应该加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萦绕在我们周围,提升素质,不想犯错,不想吃空饷,并且自觉同“吃空饷”的人作斗争。
其次,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完善制度建设,编好制度的笼子。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其土壤。加强人事制度建设,补好人事制度中的漏洞。要根据相关的干部人事政策和工作纪律处分条例,修改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严防“吃空饷”发生。落实责任追究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吃空饷人员的存在,其单位的“一把手”是清楚知道。因此要通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不仅追究吃空饷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彻底铲除其生存土壤。只有通过两手抓,一手抓思想文化,让有机会吃空饷的人不愿意吃空饷;一手抓制度机制,让想吃空饷的人不能吃空饷。不断深入做实两手抓,定能防治“吃空饷”的死灰复燃、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