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领导干部敢冒“风险”忌做“太平官”

领导干部敢冒“风险”忌做“太平官”

2014-12-09 16:01 作者:年轻的老太婆 阅读量:176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当下,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许多贪官纷纷落马,这便引起了官场的一阵躁动。许多官员发表感叹“为官不易”,想要成绩一番事业承担的风险太大;还有的官员哭诉,想要在官场站得住脚就必须“随大流”,不能完全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由此而来,大部分官员为了“自保”,便出此下策当起了“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诚然,“太平官”好做,但长此以往,百姓的“父母官”谁来胜任?如今,官员问责制度的推行,让一些领导干部闻“风险”色变,不愿遇到“风险”,不敢趟处理“风险”的“浑水”。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是想办法积极化解“风险”,而是任由“风险”自生自灭,象征性地在“风险”过后做一些“救灾”性的工作,既达到规避因“风险”处理不当丢“乌纱帽”的目的,又可借“风险”后续“救助”工作彰显政绩。

在笔者看来,“太平官”之所以在官场盛行,关键还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有待转变。的确,我们党的事业发展进程中存有不少风险,而“不为风险所惧”也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最起码要求。领导干部只有“不惧风险”,才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尤其是,在不惧风险的同时,更要善于排除风险,敢于创新突破,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过:“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风险”,领导干部究竟是该直面“风险”还是退避三舍,不仅是对他们党性觉悟的考验,还是对为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感的衡量。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每名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敢冒“风险”的责任意识。试想,如果遇到问题险,事事不冒“风险”,追求当“太平官”,求稳怕乱,我们的思想岂不就会僵化,工作就会停滞。

作为党的干部,既要有勇往直前、敢拼敢打的工作冲劲,又要有“排险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工作冲在第一线,学会研究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探寻排除“风险”的办法。另一方面,面对“风险”,只有怀着一颗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不惧风险”、想方设法“排除风险”的心,才能在工作中不患得患失,才能在“风险”面前不瞻前顾后,才能把“风险”当作推进工作的机遇,在积极“破险”中实现工作新进展。

其他人在看啥

    《领导干部敢冒“风险”忌做“太平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