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宣传新方式——包公仔释纪
为认真落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严明纪律红线,督促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四川省纪委紧盯社会热点和关注点,在“廉洁四川”网站推出《包公仔释纪》系列专题,通过原创的包公仔这一卡通人物形象代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党纪法规、宣讲纪律政策、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答疑解惑,目前已推出专题两期,在当地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包公,本就是代表廉洁公正、不附权贵、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人物。“包公仔”的卡通形象,头戴官帽,身穿缀有金色“廉”字、胸前缀着熊猫图案的蟒袍,寓意为清正廉明;手持令牌,寓意为令行禁止,不能越红线、逾法纪, 既体现出包公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正气正义,又通过卡通元素提醒干部廉洁勤政,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与群众互动交流的亲近感和融合度,又为广大干部敲响了警钟。“包公仔”作为廉政教育的代言人,为廉洁文化抹上了浓厚的四川特色,一经推出,立刻走红网络,引来广大网民的关注和互动,证明这确实是党纪法规等廉政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非常容易让人轻松接受,也能让干部在廉洁教育中进行自警自律。
“包公仔”的语言表达十分贴近群众,以轻松诙谐的手法,抓住领导干部易发生腐败的节点,以奉劝、警示的形式,倡导国家干部廉洁从政、恪守法纪,展示了纪检监察机关开明开放、依法依规办事的良好形象。包公仔这一卡通人物形象,正是借包公之名,传达党纪法规、宣讲政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干部树立起遵纪守法意识,为广大网友解疑解惑,是值得点赞的做法。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政府官员本就代表党和政府,行使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权力与责任同行,要扎实履行职责,就要管好用好权力。权力用好了,就是利国利民;权力被滥用,则是害人害己。各级党员干部在用权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绝不跨越纪律红线,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包公仔释纪,正是以简洁、新颖的方式为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纪律课,为干部严明了纪律红线,阐释了违规违纪严重后果,为所有的干部敲响了警钟.不管对于群众还是党员干部,无疑,党纪法规、纪律政策是严肃的、晦涩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让公众更能感受到党纪法规的威严和不可触犯性。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给廉政文化的教育宣传造成了障碍,让广大干部群众本能对廉政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过去,廉政文化教育的形式相对单调、枯燥,无法让受众产生听下去的兴趣,至于深刻理解更是奢谈。
当前正值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进入深水区阶段,构建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是当前的核心任务。一方面无禁区、无上限、持续高压态势成为当前反腐新常态,另一方面,构建预防腐败的体系日益迫切。如何构建预防腐败的体系?强化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是步先手棋。但长期以来,廉政文化教育宣传过于简单直接,属填鸭式教育,轰炸式宣传,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宣传效果,还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与抵触。
其实廉政教育宣传也可以形象生动,“包公仔”释纪生动中不乏威严。一方面让党纪法规纪律教育宣传脱掉严肃外壳,加之以卡通这一老少皆宜的形象,能让受众天然的喜爱,从而在“包公仔”形象生动的讲述中让受众如浴春风。其实,随着现代信息宣传手段的日益丰富,政府宣传的形式必然要与时俱进。对此,中纪委对于如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宣传廉政文化早已作出创新举措,四川省纪委显然有所借鉴,只是创新的独特之处在于巧妙的利用了“包公”这一妇孺皆知的形象,从而能让干部更易接受。但另一方面,“包公仔”形象的讲述中,释放的是党纪法规的威严,在潜移默化中把党纪法规意识植入干部心中。(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