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领导干部履职担当能力和“能上能下”执行度成正比
近来,河南省公布施行了《河南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这一项治吏新政,特别明确了“领导干部下的渠道,主要包括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追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调整不能正常履职、违纪违法免职等6种渠道”(2017年8月8日 中国新闻网)。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这几个词在干部管理上并不新颖,目的也很直白,那就是推动形成积极的用人导向和健康的从政环境。事物的两面性在“能上能下”政策上体现为促进全体干部担当作为和打破部分尸位素餐者的铁饭碗,后者毫无疑问具有与前者同等的积极意义,要真正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党和政府就应该无条件把这项政策贯彻到底。
领导干部作为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其根本属性还是一种职业,职业者的基本操守是称职,所以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干事履职的基本底色。这种底色一旦减褪,证明其不再适合这个岗位,应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处理,让后来者大展拳脚。这样有助于形成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良序,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氛围,虽然这样的确会触动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但也是党和国家改革复兴必须突破的阻碍,革除弊端岂有平静坦途可走?如若一开始就要照顾这位的情绪、顾及那位的想法,等一等、看一看,磨磨蹭蹭,到最后也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济于事,白干一场。
在为河南省点赞的同时,也要持续关注其“能上能下”执行力度和实际效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史上不缺有“能上能下”这样善政良策的朝代,但为什么最后都湮没在历史洪流中?不过是没有一以贯之、坚持到底而已。诸多历史教训,证明了“好戏演全套、送佛送到西”的重要性,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再创“诸侯尽西来”的盛世,就必须先有“挥剑决浮云”的勇毅。“能上能下”最现实的意义,就是为领导干部队伍注入活血清流。这种“多劳多得”的甜头,我们在实行包产到户的过程中已经得享,沿用到领导干部管理上,也有一针见血的作用。对于干部来说,“能者上”是最大的鼓励、最正确的导向,“能上能下”的执行力度,决定了干部内心对担当作为认同度的高低和源动力的强弱,务必要一竿子插到底,把干部最强大的担当心、最优秀的执行力完全激发出来。
担当和作为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旋律,不仅纯净了干部队伍,而且会在全社会鼓荡起能干事好干事的风潮,“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自然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