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与权力不能和高尔夫球“扯”上关系
中纪委官网的通报显示,司献民被查出六方面问题: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干扰巡视工作;严重违反八项规定,用公款打高尔夫球;严重违反组织纪律,不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严重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其子收受财物,利用职权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违规批准所在公司向他人支付公款;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2月24日,北京青年报)
自从十八大以来,不光是各类贪腐犯罪案件查出的不少,而且涉及到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同样也不少,尤其是违规公款消费。公款不能“为私”,但是,最近一些年来,但凡沾到“公款”二字的,总是能够看到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公款为自己买各种礼品,用公款送礼的,还有像是这位南方航空公司元总经理司献民用公款来打高尔夫球的的。
公款之所以成为一个“筐”,啥都能够往里面装,原因还是因为某些官员干部总是把“公”当成“私”来用。有的是早就觊觎公权力之上的各种享受,有的则是“循序渐进”,一开始或许还能够自身廉洁、公正,但是慢慢的不知道受了影响还是把纪律不当回事,逐渐把公家的所有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私有,不仅是公款,而且还公车,有的官员干部甚至于把单位兴建的楼堂馆舍或者以培训中心为名所建的会所当成是自己的家,一切费用都以“公”来处理,自己不用花费一分钱。长此以往,花费不赀,或令人咋舌,但是在这些人看来,这都是“待遇”所至,不花白不花。
正是抱着这样错误的思想,才是让如司献民这种官员拿着公款打高尔夫球,出入类似高档场所。高尔夫球本身就是一项高消费运动,普通平民是消费不起的,而身为官员干部也是禁止出入这类消费场所,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逐渐让自己丧失了干部的原则与本色。
其实说到底,有些人还是没有把“公”与“私”这两个概念彻底厘清。干部坐上位,一则不是为了贪图享受,二则“公”之所设,不管是公款还是公共用品,用之都应该要慎之又慎,不能跨越雷池一步,党员干部本色就是要一心为公。假如,抱着营私的目的去当官,或者在当官的时候没有把“公私分明”这个规矩严格放在自己心里,那么难免会碰到这种令自己身陷囹圄、声名败坏的结局里面去。有那么多的例子在前头,党员干部一是要看清楚,二是要想清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