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文艺的鲜活与力量更须“沾点泥土”

文艺的鲜活与力量更须“沾点泥土”

2016-04-15 09:24 作者:夜·暗 阅读量:189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她是文坛“劳模”,从25岁发表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到现在,作品已经超过1000万字;她的笔触总是停留在社会基层的民众,描绘众生百态,展现喜怒哀乐;她的作品没有轰轰烈烈的描写,只在细腻生动、柔软平和间映照出时代生活的巨变……本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3月30日中国文明网)

扎根人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党员干部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人民群众,对群众不了解,远离群众,甚至是拿着群众当对立面,这个党员干部是做不好的。其实,文艺工作者也是一样,有的作家常年游离于社会之“外”,常年与群众生活脱节,看不到基层群众,甚至于看不起基层群众,身上“干干净净”,沾不得一点灰尘。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作品是不可能有艺术生命力的,也是不可能被人所喜欢和传诵,同样也不可能成为传世的精品,算不得优秀的作品。

范小青身为一名普通的文坛作家,几十年来如一日,常年不辍,以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基层,以自己亲身的感知去感受群众,感受到基层的脉搏与跳动,感受到一个个普通的劳动者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正是有了这样的亲身接触与思考,才会在笔下写出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才能够让小说的情节更加有社会的真实感,才会让作品更加具有高的艺术价值。目前,范小青已经出版了几十本书,作品文字累积达到1000多万字,可谓是著作颇丰,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没有对基层的深入观察与了解,没有对世间百态的细致观察与思考,就不可能写出如此之多的作品。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她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成为描绘世间百态的巨幅画卷,艺术也就没有了活泼而坚实的生命力。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第64个年头,回望这篇重要的文艺指导谈话和理论,它在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指导力量,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把观察生活,深入群众作为文艺指导理论的重要之根本,撇去浮华和虚无,让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成为文艺作品的主体,把观察社会反映社会变革变成文艺作品的主要方向,这就是作家范小青以她的经验告诉我们的,同时也是需要值得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学习的。

其他人在看啥

    《文艺的鲜活与力量更须“沾点泥土”》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