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湖水清:奶粉案、疫苗案,谁来保障孩子的健康
4月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再曝假奶粉案涉及国内品牌“贝因美”。针对4月4日官网披露涉案假奶粉“符合国家标准”这一疑问,国家食药监总局回应称是为了提醒消费者“不要过于恐慌”,但仍未透露其他涉事品牌及具体流通渠道细节。目前假奶粉流入的7个省份仍有两地未公布。(4月7日,新京报)
今年2月,济南食品药品环境侦查支队公布消息,他们查获了大量非法经营的人用疫苗。这些疫苗虽为正规厂家生产,但由于未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运输、保存,脱离了2-8摄氏度的恒温冷链,已难以保证品质和使用效果,注射后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这一消息震惊全国,涉案疫苗数量如此之多,涉及地方这么广。本用来防疫的疫苗,却成为了那些人用来谋利的工具,害的却是孩子,咋不让人恐慌,让人脊背发冷。该让谁来担当起这份罪责呢?
然而,非法经营疫苗案还未“水落石出”,奶粉事件却出现了。奶粉作为婴幼儿的食物,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这些违心的商家看准了这个“市场”,昧着良心从孩子身上打起了主意。孩子的成长关系祖国的未来,保障孩子的健康乃重中之重。接二连三事件的曝出,是我们的监管缺失了还是放纵了呢?难道在监管之外还存在如此多的空白,还是我们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震慑和教育的作用。孩子们的健康受到了伤害,谁来为他们负责,谁来为他们买单。
一条龙监管,一条龙责任。让这一条链上的所有商人、政府监管人员共同来肩负起这份责任,才能有效遏制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追责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漏洞在哪里?在监管过程当中,多走走,多看看,多检查,多责任。如真出现“亡羊”的惨痛,“补牢”是难以抚慰和消弭这种锥心之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