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朴拉欣:容错机制鼓励“兔子警官”式的好干部
去年6月,佛山市纪委以“消除顾虑、鼓励创新”为出发点,探索干部队伍履职容误机制,提出“三个区分”——把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与明令禁止后有规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人民网2016年04月12日登载人民日报文章《撑腰不放水 追责不打折》干部状态新观察·关注容错机制)。
干部容错机制,就是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起一把“保护伞”,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大胆作为,从而为行政管理改革提供基层活力。
人民日报这一篇文章让人不禁联想到最近热映的一部迪斯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里面树懒的形象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网络上、生活中各种对“树懒”式的公务员办事效率大为诟病,极尽讽刺和挖苦。确实,体制内的人浮于事,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十分严重,如何破除管理瓶颈,提升行政效率是当前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民生的关键。
另一方面要看到,体制内的干部并不全是“树懒”,也有“兔子警官”式的干部,当它找回失踪的动物,查清案件背后的真相时,其热情、聪明、担当赢得了全体动物们的喜爱,成为了动物城的好警察,好干部。但要发现,兔子警官的成功与背后牛局长、狮子市长等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大家都记得一个镜头,当兔子警官上台为案件情况做新闻发言时,由于其缺乏经验,被记者问题诱导,得出了只有食肉性动物会丧失理智,攻击他人的错误结论后,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
然而,兔子警官并没有被上级领导直接问责,牛局长仍然相信兔子警官能查出真相,给予了它最大的支持。试想,如果将一名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却在工作中有所失误的干部,不加以区别问责,难道不会直接打击敢于担当干部的自信吗,难道不会造成“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错误思维吗?假设上级领导们只准兔子警官上街当交通协警贴罚单,不准其有任何越“雷池”的大胆举动,人人推脱避责,“安分守己”,整个行政管理将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更何谈为公众服务,如何避免“树懒”式的干部。
因此,当今就是要大力鼓励支持“兔子警官”式的干部,广东佛山市纪委的“三区分”做出了干部追责的有益尝试,消除了认真负责,勇于创新干部的后顾之忧,真正弥合了制度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不断创新制度、完善制度提供了空间。
但是,容错机制的出台并不代表干部可以恣意妄为,基层干部的所作所为仍然要坚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框架下执行,对明知故犯、有规不依、谋取私利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要严惩,对推责诿过式的干部必须加以追责,树立干部正确履职的良好榜样。
(文/ 易朴拉欣)